乡村

脱贫攻坚的“禹州战法”

2018-08-14 09:45:54

化红军吴辉康党培本报记者王泽农

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从茫茫戈壁到雪域高原,从深山密林到海岛渔村,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位于河南省腹地的禹州市把脱贫攻坚摆在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突出“六个精准”,紧扣“五个一批”,坚持用心、公心、爱心、责任心“四心并重”,推进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脱贫路子,被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责任落实到位,形成有序高效的工作格局和大扶贫局面

禹州市的脱贫攻坚“战法”特色之一就是通过高效的组织架构,配备严密的制度体系,把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个干部身上。

禹州市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统揽全市重点工作的“五大行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正科级规格的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和不少于5人的乡镇扶贫开发办公室,统筹协调和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确立了“质量、精准、增收、志智双扶、乡风文明”十四字策略,构建起“461”工作模式(扎实推进“精准引领、稳定增收、内生动力、乡风文明”四项工作,着力实现“两不愁四保障”六个标准,确保“高质量脱贫”工作目标),成立由县级领导牵头的15个行业扶贫政策落实领导小组,出台《禹州市扶贫脱贫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做好全市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月至少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市政协组织专题调研,市四大班子领导包村到户,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开展调研,市直单位、社团组织、爱心企业积极参与,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和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局面。

在具体推进上,实行县级干部“2+16”责任体系,即市委书记、市长负总责,正县级干部、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等16名县级干部分工牵头负责,把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政策落实、督导检查等工作落实到人,构建起主要领导亲自抓、所有常委参与抓、四大班子齐上阵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周有扶贫日、月有连心会、季度有观摩、半年有总结”的脱贫攻坚推进机制。

在禹州市,每周二是“宣传帮扶日”。每周都会安排一个主题、部署一项重点工作,县级干部以上率下、扶贫干部全员行动,深入联系乡、村、户,落实各项扶贫任务。每月10日,由驻村工作队结合主题党日活动,与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开展1次扶贫“连心会”,实现支部、党员、群众“三心相连”,确保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每季度由市四大班子带队,开展一次脱贫攻坚集中观摩,围绕政治担当、决策部署、推进落实、问题整改等,对22个乡镇现场打分,并在全市排名通报。建立完善帮扶机制。禹州市617个行政村有扶贫任务,他们就组建了617个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由乡镇科级干部担任,每人负责1个村。其中5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由53个市直部门对口分包,124个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派驻“双百双万”驻村工作队,其他440个非贫困村选派党建指导员。按照每名帮扶责任人最多分包3户贫困户的原则,对需要结对帮扶的9117户贫困户,安排3357名帮扶责任人分包,实现了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

政策对接到户,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勉强脱贫现象

惟有掌握实情,才能有的放矢。禹州市脱贫攻坚“战法”另一特色是精确把握基层动态,把扶贫政策与贫困户精准对接。他们成立了由村级脱贫责任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村干部等5支力量组成的工作组,建立严密的入户普查责任体系,认真落实“六步工作法”,坚持“四个必到”和“三个面对面”,确保贫困人口识别工作不落一户、不少一人。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民主评议和公示公告程序,组织开展与公安、税务、住建、工商等行业部门数据比对工作,并将结果反馈乡镇核实,确保群众全程参与、全面监督,提升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度。禹州市制定出台了《精准扶贫档卡填写规范》等文件,使档卡规范化建设有了标准。创新增添了精准识别入户普查表补充说明,对信息采集中收入来源、收入明细、家庭人口变化等事项逐一说明,使档卡资料相互印证、互为补充。按照“领导带头、示范带动、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市委书记、市长率先垂范,县级干部、乡镇党政正职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打造了1个示范镇、4个许昌市级示范村和163个县级示范村,起到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作用。他们还创新制定了《贫困户稳定增收计划实施手册》,每月填写一次收入情况,确保贫困人口在实现稳定增收的情况下精准退出。对贫困人口的脱贫退出,坚持国家现行扶贫标准,统筹考虑“两不愁四保障”,坚决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勉强脱贫现象发生。

“现在,俺村不仅新建了村部,新修了路,而且还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了石磨面加工厂,创办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及以编织工艺花篮为主的‘创业小院’,我们的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了。比着前几年,现在的生活真是好多了!”8月5日,在河南省禹州市苌庄镇锁石沟村,提起该村的变化,村民孙铁伟感慨不已。苌庄镇锁石沟村是禹州市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现有村民176户5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302人,目前有23户67人未脱贫。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村脱贫责任组和村“两委”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并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理清思路,精准施策,村“两委”争取扶贫资金630多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这里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为该村今年底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该村还引进劳动强度不大、入行门槛较低、技术要求不高、投资少、见效快的石磨面加工厂等项目,让贫困群众稳定就业、稳定增收,实现脱贫。

工作注重实效,增收工程细化具体,志智双扶提升动力

把扶贫工作细化到最小单元,让贫困群众真正增收是禹州市脱贫攻坚“战法”的主要内容。禹州市紧紧抓住增收这个“牛鼻子”,细化并强力推进转移就业、产业发展、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政策落实、辅助增收、电商扶贫等各项增收工程。在转移就业方面,围绕“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行业部门和各乡镇积极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免费就业培训工作,今年以来有4500人次参加了行业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近两万人次参加了本乡镇组织的技能培训班,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指导和帮扶服务4000人次,实现就业3000余人。在产业发展方面,抓住入选全国储备林建设试点市的机遇,流转贫困户土地691.6亩,涉及贫困户327户,兑付土地占地款48.8万元,使农民获得到户增收的租金、股金、薪金;积极推动“创业小院”建设,建成“创业小院”55个,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就业379人;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1500万元,着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和创业小院发展壮大。在金融扶贫方面,强力推进金融服务、信用评价、产业支撑和风险防控四大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共发放各类扶贫小额信贷6105户,贷款3.94亿元。在资产收益方面,抓住河南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市的政策机遇,在15个试点村安排每村不少于160万元的发展资金,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等土地发展光伏产业,总投资1.93亿元为5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分别建设1个5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今年5月实现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结算光伏发电收益金1000万元,每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20万元。在政策落实方面,民政、人社、卫生、教育、住建等职能部门转变作风,主动上门,逐乡逐户落实政策,确保行业政策落实全覆盖。在辅助增收方面,发挥群团组织、公益企业、爱心人社作用,为贫困群众开展清洁家园、义务支教、医疗救助、家电维修等系列志愿活动,形成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在电商扶贫方面,组织涉农电商企业在462个行政村建立558个电商服务平台,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模式,逐步形成一批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网销特色农产品,该市钧瓷、粉条、蜂蜜、山野菜等地方特产交易额突破3400万元,使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才能激发困难群众发奋改变贫困面貌的内生动力。禹州市在脱贫攻坚战中把强化党建引领放在首位,建立了党建“1+4”工作体系,即加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发挥农村党员、基层妇联、志愿者组织、爱心企业4支队伍作用,组织有帮扶能力的21855名无职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冲锋、社会各界踊跃参与、贫困群众竞相脱贫的生动局面,进而进一步激发了基层活力。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展以争创“脱贫攻坚红旗村”“基层党建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美丽乡村红旗村”“信访稳定红旗村”为主要内容的“选树五面红旗”活动,每半年从五项重点工作中各评选出10个“红旗村”,引导基层党组织树立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带动农村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上台阶。他们还充分发挥社会捐赠作用,建立了贫困户积分管理台账和奖励扶持细则,依据贫困户劳动能力实施分类管理,对积分高的群众开展奖励兑换。现在,禹州市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有效改善,创业就业热情高涨,乡风文明蔚然成风。目前共建立“扶志超市”206家,累计兑换各类物资2731份,惠及贫困群众4209人。

“把独居老人接回家”精神文明活动和“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自立自强行动也是禹州市脱贫攻坚“战法”的一特色内容,他们设立100万元奖励基金,采取以奖代扶的方式,评选出116户“自主创业脱贫示范户”和528户“敬老孝亲道德示范户”,每户给予1000-2000元的表彰奖励,有492名老人被子女或亲戚迎接回家。郭连镇课张村贫困群众张中敏,身患残疾不能外出打工,在村脱贫责任组和帮扶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从事餐饮经营,实现了自主创业,现在月收入3000元以上,不仅不需要别人照料自己,而且还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