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过去在天峨县是束缚,如今变成财富。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该县创新发展“新山地经济”,让山在添青增绿的同时淌金流银,农民实现增收,为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山不变 人要变
“我家的5亩核桃都挂果了,去年卖核桃收入1.7万元,今年还在核桃林间套种了4亩中草药,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近日,天峨麻洞村村民杨秀银高兴地说起种植核桃前后的生活变化。
走进该村万亩核桃示范基地,只见连片种植的核桃树遍及山弄间,翠绿的小果实缀满枝头,林间套种的黄豆、中药材等农作物生机勃勃。目前,该村核桃种植面积3000多亩,2017年核桃种植户户均收入达1.4万元。
麻洞村是天峨在山坡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到目前,该县已建立各类山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192个,实现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的全覆盖。2017年,7个示范区(园)上榜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县优秀示范区。
天峨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老、少、边、山、穷、库区,样样沾。“啥都缺,就是不缺山,县内超过95%以上区域是大高差、大坡度山地。”群众说。山高坡陡是造成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业基础薄弱的主因。
靠山吃山。农民祖祖辈辈都遵循这条“法则”,但数十年来一直都脱离不了“刀耕火种”的古老方式,山坡上种植的大多都是玉米、木薯等作物,这种“旧山地经济”每亩产值不过1000元,效率低不说,还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也难以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
“山搬不走、移不动,但人可以换思路,与山为伴何不巧写‘山’文章?”天峨县委书记陆祥红认为,“只要思想观念转变到位,主观能动性发挥好,一定能找出一条既保住绿水青山、效益又好的新山地经济发展路子。”“新山地经济”就是适合在山坡上发展的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产生高效益的农业,通常还会大量运用现代技术和规模化生产。
思路决定出路。天峨以“三特”水果、林下养殖、休闲观光农业等为主体的“新山地经济”从无到有并发展壮大,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坚持。
选准路 走到底
选准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命题。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天峨县决策层多年。
“许多水果从外地移植来以后,品质比原产地更好,这启发了我们:是不是天峨的气候、土质比较适合种水果?”河池市农业局副局长韦发才回忆。这位曾被村民称为“水果姑娘”的技术员在天峨工作20年,年年做同一件事——发展水果种植业。
因地制宜选准了水果为主导产业之后,天峨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并不断优化品种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珍珠李、油桃、蜜桃、核桃为主,以甜柿、百香果、大果山楂等为辅的特色高效水果发展格局。如今,天峨月月有鲜果上市。
八腊瑶族乡八腊村高检屯“三特”水果种植示范基地,建立在平均坡度超过40度的陡坡上。全屯土地面积2000多亩,种植珍珠李、油桃等水果1000多亩,近几年,年均水果产值达200多万元,全屯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三特”水果6000多亩。
这个如今引来众人观光、取经的基地在创建之初,并不被看好,甚至一些颇有名气的专家也持怀疑态度:“在这陡山上搞什么现代特色农业?”
“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陆祥红说,“但我们也不是瞎闯乱试,而是始终坚持相信科学、信赖技术这条原则。”
自己技术力量不足,就借智发展。天峨多次邀请中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等区内外专家,对生态产业发展进行考察、论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在全县9个乡镇构建“两廊一带”特色经济,即龙滩-下老10万亩“三特”水果示范长廊、岜暮-六排-三堡休闲观光农业示范长廊、八腊-更新扶贫特色产业示范带,整县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进入“十二五”以来,天峨县委、县政府就认准了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并将之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渐渐辟出了一条大石山区贫困县稳固长效的产业扶贫之路。目前,全县发展优质水果面积达47.3万亩,林下养殖39.3万亩,水面生态养殖2.6万亩,年栽培食用菌2000万棒,种植铁皮石斛、葛根等药材8万多亩,建成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旅游扶贫示范点6家、二星级以上农家乐35家。
真扶持 精服务
为了推动特色高效农业上山,天峨采取了诸多超常规、大力度的措施。
基础设施先行。2011年以来,该县每年安排2600万元以上,整合林业、农业、扶贫等部门涉农资金8000万元以上,用于产业示范基地水网、电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10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全部修通“产业路”。
加大奖补力度。2011年起开始对种植特色水果给予苗木补助,是全区最早推行该项优惠政策的县份之一,2014年以后对全县所有种果农户给予全额苗木补助。
技术服务到位。整合农林水及科技等部门技术力量,采取包村屯、包基地的办法,全面提供技术指导。2013年起,每村配备1名农民技术员,提供精准技术服务。
“种果没技术不行。”坡结乡核桃种植大户陆仲元介绍,2003年,他种植了100亩核桃树,10年过去了,可绝大多数核桃树枝头没有挂果。急坏了的他向技术员求助,学习修剪、保花保果、杀虫等管护技术,两年后,核桃树开始结果,如今核桃年收入达40万元。
“特色农业示范区遍地开花、硕果累累的背后是政府全力扶持。”天峨县农业局负责人说。
陆祥红认为,“新山地经济”不仅种养理念要新,在发展模式、营销方式上也要创新。
天峨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生态特色农业建设,让农户以土地入股,通过“底金+分红+劳务收入”获得稳定收入。目前,全县流转土地参与示范区建设达5.2万亩,成立专业合作社252家、家庭农场262家,培育龙头企业28家,形成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主体的经营模式,把企业和农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有效降低了农民生产经营风险。
在销售环节,每年安排资金50万元,专门搭建“互联网+农业”平台,引进知名电商,扶持本地企业,通过“基地+农户+电商+物流”等形式,把电商实体店延伸到村一级,在农产品销售环节掌握主动权。目前,参与天峨特色农产品销售的区内外企业达40多家。
在政府的全力扶持下,天峨群众发展特色种养热情高涨,在发展“新山地经济”的道路上越走越欢。(记者 廖庆凌 通讯员 黄元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