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爱情节。
裹挟着长江的粗犷和鼎山的灵秀,江津,以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屹立于巴渝大地。
2015年7月,我区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机会。3年来,我区公共文化事业出现空前迅猛的发展态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理论研究功能、机制创新成果、观摩展示效应、群众幸福指数和获得感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文化润沃土,示范立潮头。
我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全区文化志愿者增至3600余人;中心城区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8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江津春晚全民选拔、星光大道、中国新歌声等知名娱乐IP大赛吸引数百万人次参与……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站在一道道文化风景的背后,江津正进入“拼文化”的自觉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正成为一粒饱满的种子,在帅乡大地生根、发芽,蔚然成荫……
夯实基础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均衡化
公共文化,顾名思义,是基础的、基本的,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普惠。示范创建,城乡融合是重点,广大农村是难点。
如何办?全区上下在“一盘棋”内整合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扶贫攻坚相结合,资源倾斜、人力倾斜。一栋栋“标配”的文化设施建起来,一项项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起来,成为点亮城乡的一盏盏文化明灯。
布局新建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剧院等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截至2017年7月,城区新增文化设施面积2.8万平方米,总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
推动文化建设与城市景观融合,拓展公共文化实体空间,新建滨江路支坪段、鼎山公园、黄桷故道、篆山坪公园等文体活动场地20多万平方米。
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完成29个综合文化站改造升级,将270余个村社文化室打造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群团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建成281个文化中心户(大院),实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村村有”;全面升级改造农村应急广播工程,新增三万七千余户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实现全区广播“村村响”和电视“户户通”。
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均衡化发展,装点了乡村,美丽了乡村,幸福了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