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区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区不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并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作为我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工作专项整治方案能够顺利实施,我区成立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农委牵头,区环保局、区畜牧中心等单位协同参加。
那么农业面源污染究竟是什么?我区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又将如何开展呢?近日,记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据了解,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由农药、化肥、废料、沉积物、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它的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面源污染更多地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相联系。
“我区的面源污染主要是农业生产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人居环境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污染。”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农业面源污染不仅会导致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危害农业安全,而且会损害居民身体健康。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于全区生态环境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我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主要在于畜禽养殖污染和土壤面源污染两个方面,而化肥和农药又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加大土壤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就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治理土壤面源污染,我区通过加强节水农业示范,积极推广节水品种和水肥一体化、循环水养殖等技术,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与治理,并积极开展涪江和小安溪等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
同时,积极实施化肥零增长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树立绿色增产的理念,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提高用肥的精准性和利用率,鼓励农民多使用绿肥和农家肥。重点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使用范围,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
“现在,我们主要利用测土施肥,来加大土壤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目前全区已完成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96.7万亩。”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在全区的28个镇街创建了28个标准配方施肥服务网点,在245个行政村设立了固定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告专栏,免费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有效地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
“今年,我们将继续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高毒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该负责人说,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地减小农药和化肥污染,从而减小农业面源污染。
据了解,为了能够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强化源头治理,我区还全面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建立高毒农药可追溯体系。实施好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试点,逐步扩大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
在畜禽养殖污染方面,我区则统筹考虑了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建设处理利用设施,改进设施养殖工艺,完善技术装备条件,鼓励和支持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
“去年我们对全区233家畜禽规模化养殖场进行了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同时,争取了区级资金,关停、转产、迁建了71家禁养区内存栏200头生猪当量及以上的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区畜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2018年区畜牧中心将继续推行“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对养殖粪污进行综合利用,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减少面源污染。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案的实施,全区的污水、垃圾处置水平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全区养殖场污染能得到有效的整治。”该负责人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与居民息息相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能有效地减小面源污染,提升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有利于农业的绿色、长效发展。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农资废弃物回收利用,力争到2020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达到85%左右。”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冉若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