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地球的皮肤”
——我国草原资源和生态保护任务依然艰巨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段著名的诗句里,呈现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生动图景。
呼伦贝尔草原、那拉提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有天然草原3.928亿公顷,约占全球草原面积的12%,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受自然、地理、历史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我国草原生态保护欠账较多,生态保护与发展利用的矛盾依然突出,草原资源和生态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1.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
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莫尔格勒河在无垠的呼伦贝尔草原九曲回肠地转了无数道弯,滋润着风光秀美的牧场。
我国草原从东到西绵延4500余公里,覆盖着2/5的国土面积,精心呵护着中华大地,保护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监理中心副主任刘加文介绍,从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来看,草原资源面积最大,占国土面积的40.9%,是耕地面积的2.91倍、森林面积的1.89倍,是耕地与森林面积之和的1.15倍。
草原也是我国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辽河和黑龙江等几大水系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水源和“水塔”。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东北河流50%以上的水量直接源自草原。
草原是地球的“皮肤”。如今,草原早已不仅仅是用于放牧,而是有着独特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资源。
“如果把森林比作立体生态屏障,那草原就是水平生态屏障。草原承担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刘加文说。
刘加文分析,研究表明,草原的防沙作用明显。当植被盖度为30%~50%时,近地面风速可降低50%,地面输沙量仅相当于流沙地段的1%;盖度60%的草原,其每年断面上通过的沙量平均只有裸露沙地的4.5%。在相同条件下,草地土壤含水量较裸地高出90%以上;长草的坡地与裸露坡地相比,地表径流量可减少47%,冲刷量减少77%。“草原的这些重要生态功能是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更是无法替代的。”刘加文说。
2.依然严峻的生态形势
草原具有“四区叠加”的特点,既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又大多位于边疆地区,也是众多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区和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草原生态保护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仅中央财政投入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资金就超过1000亿元,在13个省(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已垦草原治理等项目,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草原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据监测,2017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65亿吨,较上年增加2.53%;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连续7年超过10亿吨,实现稳中有增。
尽管我国草原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草原生态保护与牧区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推进草畜平衡、实现草原合理利用的关键措施与牧民增收的矛盾还有待破解。草原违法征占用、家畜超载过牧等现象还非常普遍。一些地方征占用草原过度开发、无序开发,草原被不断蚕食,面积萎缩。草原退化、沙化、石漠化等问题还依然存在。
“草原具有生态生产双重功能,人草畜都是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监理中心主任李伟方说,受自然、地理、历史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草原生态保护欠账较多,人草畜矛盾依然存在,草原生态形势依然严峻,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仍较脆弱,草原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保护与发展利用的矛盾依然突出,草原资源和生态保护任务十分艰巨繁重。
3.重草爱草 维护草原生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草”被明确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增加了一个草字,把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纳入生命共同体中,体现了深刻的大生态观。”李伟方说。
刘加文指出,当前,我们已进入文明发展的新时代,要大力宣传草的重要功能与作用,积极倡导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草原,像重视种树一样重视种草,唱响重草爱草的时代旋律。
为保护好草原生态,2011年以来,我国在内蒙古、西藏、新疆等13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民开展草原禁牧、实施草畜平衡措施给予一定的奖励补贴。8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草原生态补奖资金1326亿元。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广大草原地区农牧民自觉保护草原、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积极性,也显著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减畜不减收目标。
专家认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更合理地平衡保护者与受益者的利益,让保护环境的人不吃亏、能受益,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列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资金投入仍以政府为主,参与主体单一、社会参与度不高,且缺乏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补奖资金以及相关资源的时空配置灵活度不够,补奖政策的巨大效能尚未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刘加文说。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侯向阳建议,草原大省和典型代表区,应积极探索并尝试市场化、多元化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为下一步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和完善提供更为高效的模式样板。(记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