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木根村乡村故事的几点思考

2018-07-19 10:27:39  来源: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网  作者:胡晓群

类似木根村情的乡村,在武陵山和大巴山深处还有很多。然而,近年来在这里发生的一切,显然对高山地区类似的村庄实现同步发展,具有典型的样本意义……

一、木根村乡村故事的主要经验

此前,木根村是典型的贫困村。然而,现在成为全区首屈一指的产业村、致富村,其现代嬗变形成了多方面弥足珍贵的经验:

1.坚持乡村发展的农民主体地位

无论是木根村高山蔬菜产业进程中的家庭菜园建设,还是木根乡村旅游的家庭客栈,无一例外的坚持了农民主体地位,进而让农户在自己的故园安居乐业。这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发展路径,与这个村庄一山之隔的仙女山镇形成强烈反差。近年来,仙女山镇土地全部转为城镇建设用地,资本介入房地产开发,向市场投放避暑度假房地产,农民基本转为工人,失去土地,没有产业支撑,收入水平远比不上木根。当地村民转化为工人后,只有一点工资收入,没有其他收入了,实际上农民收入渠道变得更为狭窄。

2.强化乡村产业基础及其融合化进程

木根村的乡村故事叙事,并非偶然,而是具有十分深厚的产业基础。从1995年接受当时计划单列市的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建设开始,木根村就已经种下了蔬菜产业发展的种子。此后,高山错季蔬菜产业蔚然风起,以及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高山中药材种植,都像巨大的磁铁一般,吸引农户牢牢的坚守故园。在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木根村于2012年开始适时跟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了乡村旅游和蔬菜产业发展的融合化发展趋势。这种融合化发展趋势,不仅提高了木根村的区域知名度,更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让木根村民远赴贵州租地种菜,实现种植技术溢出效应的形成。不仅如此,近年来高山集中蔬菜育苗中心落地木根,更有力地推动了木根蔬菜产业的升级,极大地促进了木根村蔬菜范围经济效应的生产,在全市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推动村民致富、村庄发展。

3.重视能人带动和科技支撑

木根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能人带动和科技支撑功不可没。客居木根的他乡人王河兴以及市农科院专家陶伟林等,如今成为木根村最受村民喜爱的“外地人”。用当地村民的话说,大家都希望陶伟林到家里做客、吃饭,然后可以趁机取经蔬菜产业技术问题。陶伟林依托高山蔬菜研究所,将当地的蔬菜品种拓展到近20个,丰富了木根的产品体系,增强了整体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并通过茬口合理安排突破了高山地区连作障碍,更实现了越冬菜的生产,形成了耕地资源配置效应的极大化。

4.重视乡村产业的专业化路径

毫无疑问,木根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和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形成了典型的产业专业化发展路径,有力地推动了村民的增收和致富。这种增收致富的路径,让村民们不迷恋外面的世界,安心在家里发家致富,这与全市乡村产业兼业化、副业化趋势形成了鲜明反差。重庆直辖20年来,直辖之初的1997年农业经营收入在农民四大收入构成的占比为70%强,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1个百分点。但是,2016年末,重庆地区农业经营收入占比为36%,全国平均水平为43%。换言之,重庆市农民农业经营收入占比较全国平均水平多下降了8-9个百分点。这种态势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多元化的,但直辖以后乡村劳动力持续外流,加剧了全市其他地区农业的兼业化和副业化趋势,可能是重要原因。

5.适时推进乡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管理

木根村乡村旅游的蔚然兴起,暴露了供电负荷、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生产生活用水等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短板。乡村振兴行动的稳步实施,需要按照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要求,切实推进乡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一是妥善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我市渝东北地区和渝东南地区地处喀斯特地貌,面临较突出的石漠化难题,尤其是高山地区地下水资源不足,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带来困难。建议在水利设施的修建上,切忌部门作秀,坚持专业部门做专业的事情,确保蓄水池、水渠等水利设施的有效性,切实增强水资源供给有效性。二是切实增强公用事业供给弹性。乡村振兴行动势将推动城乡之间的要素互动频率,推进乡村电气化的进一步兴起,对电、气和公用卫生事业的需求激增。建议逐步增强乡村公用事业的供给能力,尤其在重点乡村增加公用事业的供给弹性,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三是强化公用事业的有效管理。要按照公用事业民建、民有和民享的原则,加大公用事业的统筹和协调,提升公共品的供给效率。

6.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支撑的基础

木根村全村1526人,全部在家乡坚守故园。事实证明,如果在家乡能安稳致富,有谁会抛家弃子而背井离乡到外面的世界讨生活呢?因而,乡村振兴行动还是离不开老生常谈的产业支撑的主题。建议不断强化产业兴旺对乡村振兴的有效支撑,实现乡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的高度融合。一是实现科技支撑对农村人力资本现代化的嬗变。要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有效的科技推广和示范,带动农户种养技术水平的普遍提升,拓展其市场化经营水平,有效提升抗风险能力。二是建立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连接。积极发展小农户的家庭经营,逐步形成小农户充分发展基础上的专业村。要依托新乡村山美、景美、生态美等得天独厚的条件,生产特色产品,逐步形成“小产区、高品质”的乡村特色产品,增强乡村产品的生态叙事和产区叙事,不断提升乡村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美誉度。三是切实改善政府对乡村产业的公共服务。要按照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国土整治,为山地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加大紧密型农村内生组织构建,逐步推行确权不确地的土地经营权改革,让农户逐步变为股东;加强农村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及其配置,让农村劳动力、土地乃至自然风光、青山绿水等资源成为有效的经济资产。契合农村市场深化趋势,加大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稳步提升农业风险规避层级,逐步扩大农产品价格保险供给,稳定农户生产预期,促进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