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到农村体验生活,而这种放松身心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不少农村在意识到这一变化后,开始通过挖掘自身的自然景观、特色农产品、传统文化等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并培育出生态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新产业,从而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
连日来通过实地走访多个乡村游的热点村、焦点村,探寻火热的乡村游背后,究竟为当地农村发展带来哪些变化。
长清:“茶叶+旅游” 美了乡村、富了群众
群山环抱,曲径通幽,流水潺潺,引人入胜。仲夏时节,位于济南泰安交界的长清区万德镇“齐鲁8号风情路”上,车来人往。
这条打造于2015年10月1日的小山路,凭借乡村旅游远近闻名。不到3年时间,这条路将沿线八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串联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敲开了致富大门,一条“旅游路”成为一条“品牌路”“致富路”。
近日,来到“齐鲁8号风情路”精品线路中的马套村,一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道路两旁的茶园,一座座茶棚次第相连,与之相辉映的是路两旁行道树上挂着的大红灯笼,远远看去,散发着一股勃勃生机。
“我们村在济南最南端,虽然是个小山村,但是短短几年时间,我们就通过发展茶叶摘掉了‘穷帽子’。如今,村里又开始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目前也已经有了成效。”谈起现在的马套村,村党支部书记肖舒荣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要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将周围的乡村联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凝聚力。”肖舒荣说。
据了解,当地聘请旅游专家,根据一线八村“龙凤呈祥”自然格局的特点,突出乡村特点,挖掘文化内涵,将各村分为茶马风情区、园艺风情区、山居风情区、集贸风情区等八大区域,统一规划,一村一品,打造亮点,留住游客。为了更有效地实现“齐鲁8号风情路”的运营,沿线各村联合成立了山东8号风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聘请专业人才具体负责公司的运营管理工作。
“因‘齐鲁8号风情路’沿线各村发展水平不一,为了更好发挥这条路的作用,从一开始规划建设时,我们便确定了‘两头带动,中间启动,一线贯穿’的发展思路。”身兼山东8号风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和马套村党支部书记两职的肖舒荣表示,“带头联动,抱团振兴,成为‘齐鲁8号风情路’整体发展的策略。”
作为“火车头”的马套村伴随“齐鲁8号风情路”的建设,打造了以茶马风情为特点的乡村旅游典型。到2017年底,马套村完成了乡村旅游景区化治理,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马套村采用“村委会+合作社+资金股东+房屋股民”村社合一、资源整合的方式经营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的经验,也成为“齐鲁8号风情路”上其他村庄学习的案例。
一个马套村激起了整条道路的活力。仅2017年“齐鲁8号风情路”就吸引了超过40万人次游客的到来。“‘齐鲁8号风情路’不仅仅是一条路和一个品牌,它更凝聚着乡亲们的力量,让发展乡村旅游的带头人看到了未来和出路,撬动着其他村庄的参与。”肖舒荣深有体会地说道。
平阴:利用传统文化开发特色民宿
过去说起平阴县的洪范池镇,不少市民的第一反应就是那里的“泉水”;可如今再提起洪范池镇,人们的脑海中不自觉地就会加上“旅游”二字。近年来,乡村旅游分外红火,而洪范池镇境内群山连绵,水库密布,众泉喷涌,被誉为“齐鲁泉乡”,其独具特色的泉水、名山、古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妈妈,这里的泉水真甜,房子好像南方水乡的小镇呀!”日前在平阴县洪范池镇丁泉村巧遇前来游玩的刘女士,“身边有来玩过的朋友向我推荐,说这里环境不错,我就琢磨着找时间带着父母、女儿来这里放松放松,让孩子亲近一下大自然。”
“不来不知道,一来还真被这里的景色以及浓厚的农家气息给吸引住了。”刘女士介绍,在这里,不仅能够住民宿、品农家菜,还能让孩子体验一把“农活儿瘾”——学习摊煎饼和采摘苹果,孩子甭提玩得多开心了。
丁泉村党支部书记李茂财介绍,2016年他们村搞起了丁泉旅游度假村项目,该项目是以丁泉泉水古迹为核心,结合丁泉村现有的自然资源、乡土环境和文化历史传说,突出了“泉”文化和“孝”文化特色,共分为丁泉文化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民宿建筑群和停车场四个组成部分。其中,民宿5组,配备标准间、亲子间及家庭套间等不同形式的房间,共20个床位;游客服务中心由泉水文化餐厅、茶舍、休闲娱乐室组成,能容纳50人就餐;停车场设计停车位40个。
据了解,这两年,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周边不少乡村也都纷纷学习丁泉村的乡村游模式。与丁泉村相隔不远的白雁泉村,村内现有白雁泉、拔箭泉、莲花池等九个泉池,常年流水,小桥、流水、垂柳,形成了一幅独有的乡村原生态山水画。在看到丁泉村如今的变化发展后,白雁泉村村“两委”也动起了发展乡村游的念头。
白雁泉村党支部书记赵庆河介绍,他们村准备利用村民闲置的石头房,经过简单修复和翻修后,也走发展民宿这条道路,现在已经有了两个民宿小院初具规模。“不仅如此,通过流转、置换百姓土地,村里还建设了600余亩樱桃生产园,可以让前来游玩的市民进行采摘。”赵庆河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洪范池镇搞了首届泉水文化节,并组织开展了旗袍秀、骑游活动(骑行比赛)、钓鱼比赛、书画展、茶艺表演等多种活动,整个活动期间共吸引了近30万人次参加,核桃、地瓜、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也都被抢购一空,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而今年,第二届泉水文化节也即将开幕,启动仪式就在白雁泉村。
“相比于去年,今年的泉水文化节的活动更加丰富,除了保留原有的活动外,我们还新增加了万人流水席、戏曲表演、篝火晚会、寻觅古楼等更加有趣的项目,保证让前来游玩的市民流连忘返。”洪范池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南部山区:唤醒山村中的“沉睡资本”
看山、玩水、住民宿、吃农家饭……近年来,南部山区一些村子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贫困村脱贫改造,开始利用村中“沉睡资本”,在乡村游产业上“开疆拓土”。
柳埠街道辖区内的泥淤泉西村就是其中的“典范”。泥淤泉西村原本是个没有村集体收入的贫困村。2015年该村进行贫困村脱贫改造,组建了“又见炊烟”生态旅游公司,在整体规划之下,村民自愿将闲置院落修缮整合后加盟,成为公司股东。该村共规划20栋民宿,根据家具、陈设和配套设施被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日前来到该村看到,这20间民宿外观、室内结构一栋一样,家具、陈设也风格各异。有的民宿前面是庭院,后面是二层别墅,有的则是现代风格的木屋。民宿内部有的是三室一厅,有的则是多室多厅;有的卧室只能住两个人,有的则能同时容纳十个人住宿。既可以满足一家三口的家庭游需求,也能满足单位团体活动的住宿要求。
泥淤泉西村坐落于泰山北麓、锦阳川源头,群山环绕,环境优美,七十二名泉之一泥淤泉就在村中,千年九圣堂修建在村东,也是古代朝圣驿站之乡。同时,坐886路公交车就可直达市区。因为生态环境好、交通便利,2016年8月泥淤泉西村第一批、13家民宿开门纳客之后,在国庆假日期间就已全部预定出去。而随着游客的增多,村内的餐饮、农产品销售也被带动起来,该村特有的“琉璃茶”目前售价每公斤达到1200元。更重要的是,随着民宿、乡村游产业的发展,入股的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村子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在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村里20家民宿在节前一周就已被全部订满,有些老年人因为这里空气好、民风朴实长期在此居住,该村因此推出了半年、整年租的服务。
不仅是泥淤泉西村,在南部山区以“保护”为主的大形势之下,许多村子发展的风向已经开始转变:大峪村依托村中“石头房”的特色,目前正在开发乡村民宿游;白炭窑村依托村中水好、空气好的优势,开展周末采摘、农耕游。
这些以保护为前提的旅游业态,有效连接了城市需求和乡土资源,让村里的“沉睡资产”变成了现实资本,不仅充分利用了南部山区的山水、生态优势,而且实现了带动贫困村脱贫、村民致富,这也许能成为将来南部山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