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一个村庄吸引两座城

2018-07-11 09:17:37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我们村的振兴,靠的是生态。”近日,璧山区璧城街道天池村,村委会主任廖世忠对重庆日报记者说。

天池村在海拔400多米的山上。如今,村里用良好的生态,吸引了山下两座城的来客:一座是西面山下的璧山城,一座是东面山下的重庆大学城。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从这两座城到村里来游玩消费的游客,每天数以千计。”廖世忠说。

保护水天池就是保护大家的“饭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首先得把生态保护好。”廖世忠说,“就我们村来说,保护好这水天池,就是保住了天池人的‘饭碗’。”

在天池村的山上,有一座面积100余亩的水天池,天池村也因此而得名。

吸引两座城里人上山来游玩消费的,除了山上的绿色植被外,还有这水天池。尤其节假日和夏天的傍晚,开着车来水天池边,休闲散步、欣赏风景的人不少。

在水天池的四周,村民已办起了20多家接待游客的农家乐,生意都非常火爆。

“因此,保护好这水天池,是我们保护生态、兴旺产业的最大任务。”廖世忠说。

天池村人是如何保护好这一池水的呢?

距水天池不远的地方,建起了一座污水处理站,水天池周边的农家乐和村民家里的生活污水,都通过污水管,集中到污水站进行处理。

除污水进行集中处置外,在天池的四周,还进行植树绿化,防止了水土流失,使天池的水,始终清澈见底。

山上的生态吸引了山下的投资者

以水天池为主的山上生态和山下两座城的市场,吸引了山下的投资者,把数亿资金投到这山上来。

四村民组的钟文举,如今不仅住进了新修的“巴渝新居”,还离开了土地,到山下的璧山城区找到了一份月收入几千元的工作。而他在土地上的收入,并没有减少。

重庆谊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把四村民组所有的土地、包括荒山坡等全部流转过来,在流转来的土地和荒山坡上,搞现代农业。同时,通过集中修建“巴渝新居”,把40多户村民集中安置居住后,将村民原有的房屋,改造成民宿,接待游客。

另外,几年前,璧山区曾引进一个项目,在水天池边征用土地200多亩,搞养老产业开发。可由于这家公司资金链断裂,项目搁浅。

今年初,北京京汉开发有限公司看上了这里的生态环境,把这个项目接过来,投资7亿元,进行养老产业开发。

6月28日,重庆日报记者在现场见到,这家公司接过项目后,已经全面动工,把项目重新启动起来。

两座城的市场吸引打工者回乡创业

“山下两座城的市场,也吸引了村里出去创业成功的人士,回来振兴自己的家乡。”廖世忠说。

其实,廖世忠自己就是一只“归燕”。2013年底,在外打拼多年的他,看到村里的生态变好,山下两座城里的人喜欢来游玩,于是回到村里,准备投资搞农旅融合产业。

回乡后,他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而他所在的一村民组,处于村里最偏远的山上。在争取到部分项目资金后,他又自己垫资30余万元,修建了5公里的公路,使天池村这个唯一没通公路的村民组通了公路。

多年前,一场洪灾,把一村民组的60余亩耕地冲毁,不能耕种。廖世忠将其流转过来,投资了300余万元,将地恢复,栽上果树,并配套餐饮服务设施,建成了一座生态农庄。

目前,天池村已有好几位像廖世忠这样的“归燕”,回乡投资,振兴家乡。

文 记者 罗成友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