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金融支农的甘南创新:双联惠农贷款成农民增收新抓手

2014-06-13 09:36:09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夏树

到2012年,贫困的秀哇村村民已经整整15年没有获得过银行贷款了。这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并不是孤例。

因为贫困,村民急需脱贫致富的“第一桶金”,还是因为贫困,村民缺少抵押担保,所以总难得到银行青睐。

贫困农村有着巨大的金融市场需求,但商业性金融机构却避而远之。“市场失灵”决定了农村金融需要政府和银行拿出更加实实在在的举措,改变贫困地区农民越穷越贷不到款的现状。

2012年8月,甘肃省农行联合省财政厅开发的“双联惠农贷款”,正是一款针对贫困农户的金融产品。该贷款在包括甘南州所辖县在内的全省58个贫困县推出,把商业运作和政策扶持有机结合,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方式,为贫困地区“造血”提供金融支持。这一年的秋天,秀哇村贷不到款的历史宣告终结。在乡政府举办的发放仪式,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众多农牧民前来围观。

在不到两年时间,甘肃省农行已累计投放“双联惠农贷款”76.6亿元,所有到期贷款全部收回,没有一笔不良贷款。2013年甘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13%,其中“双联惠农贷款”的贡献度,就占了约两个百分点。

扶贫贴息贷款并不是新生事物,在甘肃能取得如此显著效果,秘诀在哪里?初夏时节,记者来到累计发放此项贷款超过11亿元的甘南州进行实地调查。

贷款对象是贫困农户,不需抵押担保,利息由政府承担

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甘南州合作市勒秀乡麻木索那村已是满目翠绿,高原独有的牦牛、短尾寒羊在环抱村庄的草原上,悠闲地啃着青草。村口树着一块醒目的“信用村”牌子,落款单位是中国农业银行。显然,这是一个有着良好贷款信用记录的村庄。

现在,麻木索那村127户牧民中,有117户贷到了507万元的“双联惠农贷款”。“村里的养殖业,很大程度上靠这一贷款撑起来了。”村主任南卡桑吉告诉记者。

“贷款难、贷款贵是长期制约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难题。”甘南藏族自治州常委、副州长刘小宇坦言:全州73万人,其中藏族人口39万。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方面的原因,集高海拔艰苦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西北贫困边远地区的特征为一身,基础设施薄弱,贫困面大且程度深。

“在农行进入之前,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贷款利率普遍在10%~15%,比基准利率上浮80%~150%。”甘肃省农行三农金融部总经理周占斌说,处于脱贫起步阶段的农户,种植和养殖的盈利也就10%左右,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高息。

而甘肃省农行推出的“双联惠农贷款”,完全打破了以前的“游戏规则”:贷款瞄准的对象就是贫困农户。从2012年9月起,计划连续5年每年安排6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为全省58个贫困县的8790个贫困村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户提供支持,特别向3个群体倾斜: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户、集中连片地区贫困户。

“为尽量扩大贷款覆盖面,让贫困农牧民享受普惠政策,贷款在额度上进行了控制,重点发放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真正做到扶贫扶弱。”农行甘南支行行长史斌华介绍说。

贷款的门槛也很低,不需要农户提供抵押担保,利率执行人民银行发布的基准利率,没有任何上浮。农户需要支付的利息,由省财政全额补贴,贫困农户获得的实际上是无息贷款。

“刚改革开放时,我从银行贷过600块钱,再以后就贷不上了。”夏河县王格尔塘镇的贫困养殖户马进祥说,“现在,吃低保的也能贷上款了,手续简单,又不用还利息,真是好。”马进祥夫妻俩都是残疾人,2012年,通过“双联惠农贷款”拿到了2万元贷款,买了20只羊,当年赚了9000多元,去年还帮着孙子娶上了媳妇。

“贷给贫困农户的钱,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救命钱’。而且,贫困地区金融市场大,潜力大,成长性好,稍微给一点要素支持,往往就能实现突破性发展。”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对记者说,银行在追逐自己利益的同时,更要体现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银行和政府相互配合,劲往一处使,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的支农方式

“双联惠农贷款”意在扶贫扶弱,但银行毕竟是商业机构,一味降低贷款门槛,会不会增加贷款风险,影响自身发展?如何在担当社会责任的同时管控风险,提高收益,实现金融支农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农行行长韩国强认为,银行和政府的密切配合正是“双联惠农贷款”成功的重要原因。以前的扶贫贴息贷款,政府除了提供贴息外,很少参与贷款过程。而在“双联惠农贷款”推进过程中,政府全程参与,帮助银行建起了多层次的风险分担防范体系,使金融支农工作不再独木难支。

“双联惠农贷款”不需要农户提供抵押物,为帮助银行防范贷款风险,甘肃省政府主导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农户贷款全程全额提供担保。目前,省县两级财政共同出资22.9亿元,在全省58个贫困县区成立担保公司58家。

为实现贷款“贷得出、用得好、有效益、能收回”,甘肃在全省共抽调4797名乡镇干部,组建287个担保调查团队,与农行客户经理一道,共同开展贷前调查和贷款管理工作,支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乡村干部全程参与和承担贷款的入户调查、发放、使用和回收等工作责任,做到了“实施有方案,投向有指导、贷后有管理、流程有监控”。

在甘南,州里抽调了各级干部260多人对农牧户进行逐户摸底、信息录入,建立档案,完成全州约11万农牧户的全覆盖摸底调查,做到两个“心中有数”:对每个农牧民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心中有数,对每个农牧民家庭成员的稳定情况心中有数。农牧民申请“双联惠农贷款”,由村委会推荐,并经过乡县两级审核,最终报农行核准放贷。

“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干部,最熟悉当地农民情况,可有效帮助银行对贷款进行全程管理。”合作市常务副市长才项当智认为,政府相关部门还为贷款农民提供培训指导和生产服务,使贷款真正发挥了“酵母”作用。

“农民贷款要发展生产,我们农牧部门在农业科技方面全力支持。”甘南州农牧局局长杨昌德表示,各方面劲儿往一处使,帮助农民用好款、有收益、能还款。

甘南州还将政策性牛羊保险与“双联惠农贷款”结合,给贷款又加了一把“安全锁”。中国人保财险甘南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慧玲告诉记者,人保公司借势“双联惠农贷款”推广农业保险,为贷款户抵御自然灾害设了一道防线。

像这样的安全防线,甘南州政府在“双联惠农贷款”中总共设计了八道,包括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责、贷款使用与产业规划合拍、加强动物防疫、市场建设等政策和设施配套、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八道防线中,只有一道明确是农行负责。

“这充分体现了银行和政府的密切配合。”农行甘南州支行副经理韩立刚说,如果所有的防线都需要农行来负责,那农行是不可能有这个能力的。

助力农牧民致富,促进了民族团结,密切了干群关系

“一时间,甘南草原各乡各村闲人少了,谈论申请贷款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谈论买牛、买羊的人多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甘南州干部这样向记者描述“双联惠农贷款”产生的积极效果。

“尤其是这两年,通过‘双联惠农贷款’,农牧民挣了钱,添置了大型农机具的多了起来,还有的买了小轿车或摩托车。”在麻木索那村,合作市农行副行长何东行指着牧民院子里的轿车说。

截至2013年末,甘南州完成了全州约11.9万农牧户的全覆盖摸底调查,发放贷款2万多户,共9.3亿元,整体贷款余额列全省第二、新增额列全省第一。2013年度全州实现减贫7万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15个重点乡镇和95个重点村基本实现脱贫。

让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对于从根本上实现藏区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刘小宇告诉记者,从目前效果看,“双联惠农贷款”调动了贫困农牧民自我发展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为党政干部与藏区群众之间架起了新的沟通桥梁,为促进扶贫攻坚、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找到了新抓手。

事实上,这也正体现了“双联惠农贷款”设计的初衷。2012年,甘肃在全省开展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求干部进村入户,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尽快脱贫致富。但在工作之初,干部却普遍找不到工作抓手,农村要发展,但缺资金、缺技术,成为难以破解的难题。“双联惠农贷款”正是因此而推出的“双联”行动专属产品,甘肃省委、省政府将“双联惠农贷款”作为“双联”行动的有效平台和有机载体纳入政府考核。

“过去我们抓农村工作,一没项目二没钱,进得了村,入不了户。现在不一样了,有了钱,又找到了致富门路,农牧民现在是真心欢迎我们到村里去。”合作市那吾乡乡长当子加说,每次进村,村民们都围着打听,问今年的“双联惠农贷款”啥时候能下来。

“双联惠农贷款”的热潮,不仅调动了甘南当地农牧民的积极性,也调动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并引起了金融业的诸多变化。在实行“双联惠农贷款”之前,甘南全州各项贷款绝大多数是企业贷款,但自从“双联惠农贷款”推出之后,农户贷款数量大幅增加,到目前为止,全州各项贷款余额已达到135亿元,各金融机构存贷比由去年的56%增长为目前的62%。

对银行来说,尽管贴息贷款在利率方面大幅让利于农,目前利润并不明显,但农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农业务形成规模效应后,自然能够实现盈利,同时也是在培育优质三农客户资源。从长远来看,这也符合市场规律。

从支农的角度来看,这种贴息方式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金支持群众增收脱贫。在甘南,政府扶贫改变了过去“撒芝麻”的做法,结合“双联惠农贷款”的推广,将有限的财政资金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扩大贷款规模。而且,相对于直接发放扶贫款,贷款的形式更能培养农民的诚信意识、市场意识,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记者一路采访下来,强烈感受到贫困农牧民对金融支持的渴求。采访结束之际,记者把农牧民问的最多问题:“双联惠农贷款”会不会长久?额度能否再大一点?期限能否再长一点?提问给刘小宇。他回答说:“以‘双联惠农贷款’模式为基础,目前甘南州正在进一步探索创新藏区开发性金融模式,以政府行政资源撬动金融资源,更好地发挥金融资源对藏区发展和稳定的综合效应。”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