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是我国实现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基层农技队伍“老化”问题突出,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农业部所属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4个系统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编制内农技人员35岁以下的比例不足20%,很多乡镇已经有十多年未进大学毕业生,人才断档严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青黄不接。
怎样才能有效、尽快地解决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更新问题?2013年8月,农业部会同人社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在全国启动实施“农技推广特岗计划”。时间过去近一年,“农技推广特岗计划”在各地究竟实践得如何?日前,记者深入福建、江西等地进行采访,了解各地在实施中的实践与探索。
万名毕业生加入农技推广队伍
“选拔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乡镇担任特岗农技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等工作。农技特岗计划服务期限一般为2~3年,服务期间,与在编的农技人员享有同等待遇,一旦有空缺编制,将逐步入编。同时,特岗农技员在服务期满后,可以享受公务员定向考录等各项优惠政策”……这就是“特岗计划”的重要政策。
“我们基层很需要这样的政策。”江西省永修县农业局副局长陈道和告诉记者,县里的农技站,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技站,已经很多年没有招到一个涉农专业的大学生了,现在地方正需要这样针对性强的政策,吸引大学生加入到农技推广队伍中。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关系着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而现在,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我们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情况,新生力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迫切需要引入一批专业素质高、作风踏实的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来改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增强推广服务的能力。”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唐珂向记者表示。
“特岗计划”实施近一年,福建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李晋芬通过实践认为政策意义重大:“农技推广特岗计划,从顶层设计上来说,既是一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项目,更是为农技推广队伍人员更新建立长效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在时机上很合适,意义非常重大。”
据记者了解,截至今年5月,全国已有13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农技推广特岗计划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共招聘10852名特岗农技人员。这些特岗农技人员的加入,为我国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
探索创新,定向委培或成最佳方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对“特岗计划”实施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创新。
“我们江西今年启动实施了基层农技人员‘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这是我们对特岗计划的创新。”江西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吴登飞向记者介绍,从今年3月起,江西省农业厅、教育厅、人社厅、编办共同启动实施“三定向”政策,在应届高三毕业生中单独招考基层农技员,这些学生可提前获得编制,在农业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学习3年后回原籍就业。江西计划用5年时间定向培养3000名涉农专业的大学生,全部补充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
江西省浮梁县应届高三毕业生吴丽漫,是今年被录取的全省337名定向生中的一员。根据相关政策,在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完成3年学业后,她还将回到浮梁县工作,成为一名在编的基层农技员。“愿意回家乡做农技员吗?”记者问。“愿意。既然选了这条路,年轻人就不怕吃苦。”吴丽漫说得很坚定。她说,能考上定向生,提前解决就业,全家人都替她开心。
与江西省做法类似,福建省在落实“特岗计划”时,也选择采取“定向委培”的方式。据李晋芬介绍,今年起,福建省启动实施农技推广定向委培生工程,计划每年从普通高考考生中定向招收100名乡镇农技推广紧缺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大学期间学费全免,毕业后回户籍县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就业。截至目前,全省已招录50名本科生,37名专科生。
“我们省农技推广队伍缺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但不缺编制。由于基层农技员的待遇相对低、工作地点偏僻,经常招不到人。因此,我们在实施‘特岗计划’时,选择了定向培养的方式,培养我们自己需要的农技人才。”福建省农业厅科教处调研员郑宇解释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区的基层农技站,有空缺编制却招不到涉农专业大学生,便选择了定向委培的方式。而其他一些地区本身缺少编制,为推行“特岗计划”“落地”,很多地方更多是从“三支一扶”项目中将“支农”部分的大学生招录到“特岗计划”中,以此来补充基层农技员的队伍。
对于上述方式,江西省农业厅副巡视员万秋根有不同看法:“支农的大学生,有一些并不是学农的,不能真正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也许占了编制,不一定长期留在农业岗位上。我们省原来也从‘三支一扶’的大学生中招,后来发现,定向委培算是目前最适合的一种方式。总之,不管方式如何,关键是要让人才真正补充到农技推广队伍中。”
“特岗计划”呼唤“特殊”政策
在采访中,万秋根也告诉记者,尽管江西在落实“特岗计划”时做了一些先行探索,但在实际操作中,编制、经费、出路等问题,依然成为掣肘。
“特岗不‘特’。”郑宇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农技推广队伍遇到的关键问题是招不来大学生,那么首先就要解决这个岗位的吸引力问题,先招到人;而把这些人招上来后,怎么让他们有所作为,这也需要特别政策的扶持,需要多个部门联动解决。”
据记者了解,包括“农技推广特岗计划”在内,目前我国共有5个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项目,其他4个分别是“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教师特岗”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这4个项目中央财政均安排了专项经费,而“农技推广特岗计划”则没有专项经费支持,在实施文件中的表述为“所需资金可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等项目统筹安排”。
经费问题的确是“特岗计划”“落地”的一大难点。即便是在福建、浙江等有能力开展定向委培的地区,他们在经费上也大多依托当地财政部门的专项拨款,仅靠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经费显然不够,而且据各地反映,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行的是绩效管理,有规范的资金使用标准和比例,要再把经费安排到“特岗计划”中,几乎很难统筹。
没有经费,自然就没办法更好地解决人员的待遇问题。天津市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说,现在“三支一扶”的补贴标准比个别区县事业单位的同级在编人员还要高,但仍然招不到人,像“特岗计划”没有专门经费的,就更难招到人了。“待遇太差,招人难,留人肯定更难。”郑宇感慨道。
在大家普遍关心的编制问题上,各地情况也有不同,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空编多,而其他一些省市则存在编制难解决的问题,一些省份的编制甚至只减不增,突破编制管理的操作无法实施。“编制问题事关大学生未来的出路,没有编制让人觉得没奔头,这一块需要尽快解决。同时,国家还应有后续的扶持政策,如多给边远地区农技员一些补贴,要让基层农技员真正成为吸引人的职业。”吴登飞呼吁。
“‘特岗计划’不仅是农业部门的事,也是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的事,各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共同解决后续问题。好的政策应该要落实好,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特别的扶持政策,解决好特岗农技员的经费、编制、出路等问题。在基层农技员队伍建设上,给予特别的重视,也给予地方更多的政策空间,让我们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能真正招到人、留住人、用好人。”万秋根希冀道,“我希望‘特岗计划’能真正‘特’起来。”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