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教育,打开脱贫致富的另一扇窗

2014-09-29 09:16:1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在乌蒙山片区大多数人的憧憬中,幸福生活就是“有房住、能看病、有学上、能通水、能通路、能通电”。现实表明,那里许多人离这个目标仍有一段距离。

“要让人们从世代相传的贫穷中走出来,就要让年青一代去创造一个不同于前辈的光明未来。”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杜鹰一番发自肺腑的话,代表了委员们的心声。乌蒙山片区的孩子们能不能有学上、上好学,正是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

在乌蒙山片区调研期间,委员们常常看到,清晨和黄昏,大山里的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穿梭在学校和村庄之间。山路崎岖,不美也不神秘,但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还有嬉笑和打闹声,给这片贫瘠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22日上午,调研组在颠簸中绕过一个山口,一所现代化的学校突然映入眼帘———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食堂一应俱全,墙面上红色的牛角图案充满浓郁的彝族特色,四周高山环绕,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这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五道箐乡中心校,2012年县里整合教育资源,投入700余万元新建的一所民族寄宿制学校,全校有15个教学班,879名学生全是彝族。”调研组的到访让校长胡正华喜出望外。

调研组了解到,《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实施以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及食堂建设力度,提高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在五道箐乡中心校,困难学生每月可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170元,基本满足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开销。

学生的住宿条件如何?调研组看到,每间小小的宿舍里摆放着四张上下铺,上铺睡一个,下铺挤两个。尽管如此,学校目前只能满足近300名学生寄宿。“不是学生们不愿意,而是床位实在不够,学校也没有能力配备生活老师,29名教职工既当爹又当妈。”胡正华面露难色。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凉山州监察局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何吉英专门通过提案反映:全州752所寄宿制学校中,尚有500余所寄宿制学校无食堂和浴室。310286名寄宿制学生中只有218128人享受了生活补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后,农村学校食堂建设显得更加滞后。

“不能让贫穷阻断孩子们的求学路。”杜鹰表示,寄宿制学校可以使优势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目前看来,乌蒙山片区寄宿制学校及规模还不能完全满足民族地区学生入学需求,容易造成学生流失。建议各地因地制宜,扩大寄宿制办学规模,进一步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

“为什么不在城里教书,偏要留在山里?”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发现,学校有几位来自成都的年轻老师。“舍不得这些山里的孩子,如果我们都走了,谁来给他们上课?”其中一位老师话音刚落,委员们不由得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师资难,究竟难在何处?调研组发现,一方面,乌蒙山片区条件艰苦,教师待遇较差,外流较多;另一方面,优秀人才引进比较困难,造成一些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偏低。“教育扶贫,仅仅依靠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投入还不够,更需要加大对‘软件’的投入,应加快建设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潘鲁生委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王伟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对凉山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取消地方配套资金,规范完善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能不能将凉山民族地区农村小学1-3年级的学生纳入寄宿制生活补助范围,让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惠及更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和民众。”全国政协委员李玉玲的建议得到调研组的一致认同。

临走时,学校正举行升旗仪式,学生们整齐排列在操场上,庄严地对着五星红旗行注目礼、唱国歌。他们一个个皮肤黝黑,却精神抖擞。委员们向孩子挥了挥手,眼里尽是不舍。“只有加大教育投入,才能阻断贫困向下一代延续,才能让山里的孩子跟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杜鹰如是说。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