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堂(资料图)
■ 简历
马建堂(递补中央委员)
1958年4月生,山东滨州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198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3.08—1995.0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1995.01—1996.0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调节部部长
●1996.04—2002.05
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司长
●2002.05—2003.03
国家经贸委副秘书长
●2003.03—2004.02
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
●2004.02—2004.12
青海省省长助理,省政府党组成员(挂职)
●2004.12—2007.11
青海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07.11—2008.09
青海省省委常委、副省长
●2008.09至今
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2008年9月中央宣布由马建堂出任国家统计局局长时,立即吸引了各界目光。“真博士临危受命”,当年的媒体报道评价说。
公开履历显示,1978年到1988年10年间,生于1958年现年55岁的马建堂拿下了山东大学经济学学士、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中国社科院博士三个学位,并曾获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发表过《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等学术著作。
而他受到广泛关注,除了他时任青海省副省长和博士学历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统计数据的信任危机。
他履新之年,全国立案查处统计违法案件达1.73万起。
直面质疑
“坚决抵制各种弄虚作假行为,把好数据质量关,维护统计的严肃性”,2008年10月上任伊始,马建堂就在国家统计局的一次会议上,阐明工作思路。自此直至本月,他在各类会议、接受采访等各种场合,至少百余次重申上述观点,强调数据作假是统计“最大腐败”。
为根治这一统计“最大腐败”,马建堂首先改变了统计数据的发布方式,从此前数十年一直沿用的每月分散发布,改为每月11日以新闻发布会形式,固定集中统一发布。
但随着信息发布透明度的提高,国家统计局依然屡陷质疑风波。从“经济增速和发电量不匹配,工业增速被高估”,到“工资被增长”,等等。
每年GDP数据发布后,都会引发一轮质疑高潮。31个省区市的GDP之和,总会高于全国的GDP数据,被形容为中央和地方的统计数据“掐架”。
对此,马建堂一般会在国新办发布会、媒体采访等场合公开回应,坦承问题。
上任一年,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马建堂表示,自2008年9月上任以来,来自外界的舆论压力超过预料,“数据出来以后,我是坚持上网的。数据一上网,我会认真地看网民意见”,他说,网友关于“工资被增长”的质疑让他脸红,“工资统计覆盖范围确实窄了”。
两发公开信
为改变数据造假现象,马建堂一直在主推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联网直报系统等“四大工程”。
他的想法是通过“四大工程”,改变过去数据层层上报的模式,再造中国统计流程。
但再造过程多次困于地方阻力。2012年“联网直报”启动前两月,各地接连发生4起干预企业真实独立上报、编造虚假数据事件。
对于改革阻力,马建堂的应对策略有别于其他官员。他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两度公开致信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披露数据造假的各类做法,强硬表态要加大对数据造假的惩处和曝光。
为推进改革举措,部委高官发表公开信,马建堂还是第一个。两封公开信发出后均立即成为各大媒体头条。不少基层统计人员发文呼应。
2013年9月,马建堂又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一改强硬态度,“我在为我的同事、我的姐妹——这些最美基层统计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不禁扪心自问,她们为什么流泪?”他写道,“您给一个好环境,我给大家真数据。我想这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这再次引发统计界的“上下互动”。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料显示,现“四大工程”已初步达到预期目标。截至今年7月,“四大工程”已在全国近百万家重点企业和500个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市县、2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价格调查县的6万多个采价点成功实施。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