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良炳与受助儿童合影(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供图 记者郭智军摄)
“退休之后,我还会继续用我的个人教育基金帮助贫困学生、老师和优秀学生。”日前,今年刚从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退休的邱良炳告诉笔者,他打算将其退休工资的2/3注入到教育基金。他还在家乡种植了4200多棵槟榔树,通过卖槟榔获得收入。“预计每年可拿出5万元来帮助学生。”
邱良炳是海南省定安县新竹镇龙坤村一名孤儿,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为了感恩,24年来,他省吃俭用,默默捐资79.9万元,还创办了海南省首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教育基金会,扶助家乡贫困学生、老师,奖励优秀学生2249人次。
他的感人事迹,曾随着广东卫视《好人邱良炳》及中央电视台1台建党90周年专栏《我是共产党员——邱良炳》的播出,家喻户晓。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曾作出《关于在全国质检系统开展向邱良炳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其事迹曾在全系统巡回演讲。
为报恩坚持助学24年
邱良炳6岁那年,失去父亲;12岁,母亲又被病魔夺去生命。而后,姐姐出嫁,哥哥也参军入伍,刚刚过完11岁生日的他成了孤儿。邱良炳告诉笔者,他能有今天,是从小得到家乡人帮助的结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村里的乡亲和当地政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他每个月都能从乡政府领到4元钱补贴,每年领到一床棉被。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校从未收取过他一分钱的学杂费和书本费。今日婶婶一碗粥,明日叔叔一把萝卜干;白天邻家阿娘帮他晒谷子,夜晚村里的嫂嫂灯下帮他缝补衣裤,同学、老师经常给他送来笔和作业簿,使他顺利完成学业。
在家乡父老的帮助下,1975年,邱良炳高中毕业后到林场当了工人,后来被送到华南农业大学读书,毕业后又分配到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邱良炳说,如果没有家乡人的帮助,他不可能有机会出去读大学,也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从工作那天起,他就下决心要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第一次萌发资助贫困孩子读书是在1990年。那一年春节,邱良炳回老家过年。他发现村里不少孩子因为贫困读不起书,小小年纪就在家务农,有的甚至迷上赌博。在走访中他得知,一个400人的龙坤村,文盲竟占80%以上。
这让他心里很难过。与妻子沟通后,当年他就拿出平时节省下来的1万元作为第一笔资金,在村里成立“邱良炳教育基金会”,资助因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孩子。此后,他每月拿出3000元存进基金会账户,剩下为数不多的钱留做自家生活费用。
随着基金会的影响不断扩大,不光龙坤村,连镇里都不断有人向邱良炳求助。因此,基金会的辐射范围由龙坤村延伸到全镇,再扩大到定安地区。他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就是每年资助10名贫困大学生上学。
帮助学生2000多人次
接受采访时,邱良炳穿着一套旧旧的蓝灰色工作服,戴着一副简易眼镜,脚穿一双几十元的旧皮鞋。据介绍,他远在北京的儿子,一家三口至今仍挤在4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在目前阶段,我儿子家暂时还不用买房,我儿子说,以后他有能力自己买房。”
邱良炳的同事告诉笔者,为省钱帮扶贫困学生,他们一家的生活过得十分简朴。平日里,他们家基本上是顿顿咸菜、稀饭。每次回龙坤村,他也从不坐飞机和火车,而是坐最便宜的“大巴车”渡轮过海……
不过,令邱良炳感到欣慰的是,他的付出让很多学生圆了读书梦。
目前龙坤村已实现适龄儿童上学率和小学上初中的升学率“两个100%”的目标,新竹地区学习风气也越来越好,每年都有几十名学生考上大学。今年早前,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刘仁陆局长、海南省教育厅、定安县政府领导和邱良炳共同为228名大、中、小学生以及“教子有方”学生家长颁发4.14万元奖金。到目前为止,邱良炳教育基金累计达到111.4万元,帮助学生2000多人次。
邱良炳说,退休后他还会继续操持他的教育基金会,节省更多资金继续资助贫困生。为了使其教育基金会持续运营,他在家乡租了45亩地,并利用自己和老伴的专业知识种植槟榔树,“我种了有4400多棵槟榔树,现在每斤槟榔大约1元/斤,我很有信心,也有能力使基金会办下去”。
此外,邱良炳还计划联系当地企业和群众的支持,让更多人加入到资助贫困生的队伍当中来,使更多贫困学子“像我一样圆了大学梦。”
(记者 欧志葵 通讯员 粤国检)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