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4年年底以来,部分地区中小养殖户“倒奶”现象再现,北京、河北、山东等奶业主产地乳品企业“限量”、“定量”收购现象普遍,对“限量”以外的原料奶,收购价格甚至跌至每公斤1.0元。针对“卖奶难”,农业部于今年1月份发布了《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各级地方相关部门也采取了积极措施。
目前,生鲜乳产销形势如何,奶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报记者深入此番“倒奶”风波发生地之一的河北行唐县进行探访,专家也就奶业发展之困进行分析并提供对策。
“倒奶”风波过后
沿京昆高速公路向北,在河北省行唐县南下道口,远远就可以看到醒目的广告牌——“行唐,河北乳业名县”。从去年年底开始的“奶农倒奶”、“鲜奶喂猪”等报道,将这个奶业生产大县裹挟其中。
1月31日,行唐县上碑镇上碑村众旺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区里,700来头黑白花奶牛或站或卧,悠闲地反刍。提及路人所指的“倒奶”,正在修水泵的理事长焦老珍笑着摆摆手:“我们没倒过奶,也没听杀过牛”。他说,去年有段时间不好过。“现在没事了,都正常了,牛奶有多少卖多少,没库存。”
行唐县畜牧局奶源办主任盖连义这段时间很忙,他自称跟救火队员一样,不是到省市开会,就是代表政府和奶农与乳企沟通协调。就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天,他刚组织了一次协调会,最终的结果是乳企承诺只要养殖小区和养殖场投资购买TMR全日粮饲料混合制备机,生鲜乳达到了标准就放开收购。
据了解,“倒奶”风波之后,行唐的奶牛养殖小区由原来的110个减到108个,部分奶牛小区卖掉了一部分奶牛,全县总产奶量减少。加上政府各方的协调,生鲜奶销售基本没问题。
进口基粉与国内生鲜乳:
不对等的价格战
《关于行唐县乳业发展的情况报告》对1月份的媒体报道的“倒奶”有这样的结论:“经核实,极个别奶牛养殖小区内部分奶农的少量鲜奶被倒掉,在我县属个案,绝大多数小区奶农的鲜奶还是能正常交售到乳品企业的。”
然而,当前生鲜奶市场的低迷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开春以来,奶业形势急转直下,由年初的5.5元/公斤下降到今年1月份的3.6元/公斤。眼下,生鲜奶的价格在3.5元/公斤左右徘徊。
望都县江水奶牛养殖牧场负责人张长江开门见山谈起奶牛养殖市场的行情:“2014年下半年是个分水岭,上半年以前,进口奶粉保持在每吨4万元~5万元,下半年至今进口奶粉价格保持在2万元左右,而国内奶粉价格是3万多元,巨大的价格落差让部分做牛奶、奶粉的企业开始限收国内牛奶。”
盖连义认为,国内奶价低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国内市场每吨鲜奶的成本价在3600元左右,按照8.5吨生鲜乳生产1吨奶粉的比例计算,国内1吨奶粉的价格高达3万元以上,而1吨国外奶粉的价格是2万元左右。所以,乳品企业宁愿选择国外进口奶粉制作还原乳来降低成本。
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升则把分析的时间追溯到了2008年。当年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对国内消费者带来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国外价格较低的基粉成为国内不少乳企的选择。再加上2013年“奶荒”之后,部分乳企误判形势,不但囤积了大量基粉,而且开始自建牧场。这几个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现在的“奶剩”。
乳企与奶农:
力量悬殊的“PK”
“倒奶”风波后,河北各界纷纷采取行动,降低奶农损失:共青团保定市委发动“扶农助学”爱心奶捐赠工程,每天将1万袋爱心牛奶免费送到49个山区希望小学;河北省奶业协会经多次跟乳企协商,帮助定州一家奶牛养殖合作社解决了部分销路;河北省畜牧兽医局要求乳企确定合理收购价格;石家庄市号召机关干部多喝牛奶……
然而,乳企是按照市场规律、企业成本来核算运营,没有任何部门能够强迫企业收购,所能做到的除了协调还是协调。因此,对奶农来说,来自乳企的“命令”才是“圣旨”。
记者曾尝试联系距石家庄最近的正定县某奶牛养殖场,结果吃了“闭门羹”。奶牛养殖户对“记者采访”讳莫如深,要么表示“我们这儿挺好,没困难”,要么三缄其口。
一位业内人士提醒记者说,媒体关于“卖奶难”的报道让乳企有了压力,所以已经跟奶农打过招呼,不要随便接受媒体的采访,“你们遇到这个情况是很正常的。”
乳企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消极收购奶农的生鲜乳,而选择低价的进口基粉,选择自建的牧场生鲜乳,这符合企业的逻辑,但这其中也折射出乳企和奶农“不平等”的市场地位。
盖连义感叹:现在养奶牛挣钱太难。“奶农卖奶往往是不知道价格先卖出,过1个月左右结算,在行业生态链中,奶农处于末端,始终是弱势群体。市场形势好时,奶农受制于人;形势不好时,更感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旦与乳企出现利益冲突,根本没有话语权。”
奶牛小区与现代牧场:
提档升级是必由之路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听到的大都是对目前情况的担忧和无奈。然而,在行唐县玉亭乡中鼎牧业官庄养牛小区,却听到了让人振奋的声音。
“对这次风波,我们没有什么感觉。”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九零后”场长李强说起他们的情况非常自信:“我们现有奶牛存栏850头,其中泌乳牛500头,每天产生鲜奶5吨,全部由君乐宝乳业公司收购,而且平均价格比其他小区高三四毛钱。”
在这个小区道路两侧的宣传画上,记者看到这样的描述:“建立了集中管理、综合监察、分段控制的管理模式,同时通过体系执行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概括起来就是,科学管理、规范养殖,保证了生鲜乳的质量和效益,这是牧场能够抵御“严寒”的重要原因。
据行唐县奶源办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县目前有100多个奶牛养殖小区,这也是目前国内奶牛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乳企来讲,是典型的买方市场,要想从根本上平衡这种关系,除了国家出台扶持和保护政策,逐步淘汰养殖小区转成牧场、乳企入股是一个解决之策。
《行唐县加快推进奶牛养殖小区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称,从2014年到2017年,行唐准备花费4年的时间引导奶牛养殖小区由分户饲养向统一管理,由人工饲养向机械化饲养、由奶牛养殖小区管理模式向牧场经营模式转变。目前,行唐已有55个奶站完成了升级改造。
袁运升认为,河北应以建立养殖、加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生鲜乳价格协调会为载体,以第三方生鲜乳质量检测为手段,兼顾奶农与乳品企业利益,缓解二者矛盾,围绕共同提高牛奶品质,实行价格共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通过严格的监管、合理的疏导,引导养殖方式的改变、管理方法的更新、技术水平的提升,既要大力推动全省一体化奶业进程,又要防止在奶牛养殖小区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大量杀牛、卖牛现象,造成行业失衡和其他社会问题。
理性看待进口冲击构建奶业发展安全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董晓霞 王东杰 张玉梅
针对此轮“倒奶”现象,社会舆论将矛头对准乳品进口的占相当多数。但客观来说,此轮“倒奶”是国内外“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因素大于国际因素。
2014年我国乳品进口的增速远低于2009~2013年
不可否认,随着贸易环境的不断开放,我国奶业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国内外价格走势逐渐趋同。特别是在2014年全球奶业供应增加的大背景下,国际奶价持续走低,内外价格倒挂趋势越来越严重,对我国原料奶价格造成很大压力。但客观来说,2014年我国乳品进口的增速远远低于2009~2013年。据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我国进口乳品181.26万吨,同比增13.85%,其中奶粉进口92.37万吨,同比增8.1%;全部进口乳品折合原料奶约为1169万吨,同比增5.13%。
“倒奶”不是今年才有,也不是我国独有,不应与各种“主义”、“阴谋”相关,而应与自身产业发展相关。理性探究“倒奶”的系统性根源,寻求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是当务之急。
奶业发展的阶段问题、效率问题、成本问题、机制问题凸显
从产业阶段看,发展速度过快,市场稳定均衡机制尚未形成,供需匹配问题导致市场出清矛盾呈现常态化,奶业发展不稳定。最直接表现为原料奶收购价格持续上涨,养殖场高价购买奶牛,乳品企业自建牧场,国内生产产能无序扩张。2013年短暂“奶荒”,2014年1~11月国内进口种牛20.04万头,同比增116.92%,2014年奶产量“过剩”。
从产业效率看,受相对效率影响,奶牛养殖户存在“养牛挤奶”与“杀牛卖肉”的对比问题,尤其在养殖效益下滑后,这种权衡非常普遍。据农业部监测,2015年1月,牛肉价格每公斤接近64元,处于历史高位,这使得养殖户“杀牛卖肉”比“养牛挤奶”更具效率优势。同时,乳品企业在国内外价差拉大的情况下,存在“收奶加工”和“进奶还原”的对比问题。据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12月国内外奶粉价格倒挂每吨超过1万元,是去年同期的4.41倍,这使得乳品企业“进奶还原”比“收奶加工”更具效率。
从产业成本看,奶业从种牛、冻精、饲草饲料、饲养设备整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均依赖进口,同时受草场、土地等资源生态承载能力约束,我国奶业养殖在成本上不具有竞争优势。据调查,2014年成年母牛饲养成本每日每头平均近44元,同比增长14.8%,远远高于其他奶业发达国家(地区)的水平。
从价格机制看,原料奶生产主体与奶制品加工企业利益关系不紧密,未建立价格联动的利益分享机制。近2年多来,国内原料奶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动:2012年8月~2014年2月经历了18个月的持续上涨,累计涨幅30.28%;2014年3月~2015年1月又经历了11个月的持续下滑,累计跌幅15.73%。价格剧烈波动的背后不单单有供求的作用,还有奶农和乳企的博弈。价格是最敏感的杠杆,短缺时奶农占优,可以选择价高者,而过剩时,原料奶价格由乳品加工企业单方确定,奶农只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因而其收益完全由需求决定。
要构建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安全保障体系
针对此轮“倒奶”问题,各级地方相关部门均采取了积极措施,“卖奶难”问题暂时得到一定缓解。但政府救急不是解决产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之道。建议从完善市场监测预警、产业损害调查与贸易救济、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构建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按照“总量基本平衡、市场波动可控、保护奶农利益、促进生产发展”的目标,完善乳品市场调控机制,建立和完善奶业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国内外奶价的监测和预警。
二是严格执行液态奶标识制度,严厉查处不标识复原乳的违规行为,从源头减少企业对进口奶粉的需求;加强对有进出口贸易权的企业管理,实行乳制品进口登记制度,实现进口乳制品渠道和用途可追溯。
三是建立奶农与乳品企业价格联动的利益分享机制,推行原料奶价格保险机制,通过保费补助等优惠政策,鼓励保险公司对原料奶价格实施保险托底,帮助奶农规避市场风险,保证奶业生产稳定发展。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