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发展都市农业应重点开发十大功能

2015-02-28 10:37:11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刘奇
发展都市农业,应着力于农业十大功能的开发。一是食物保障功能,二是就业增收功能,三是生态保育功能,四是旅游休闲功能,五是体验参与功能,六是美化环境功能,七是配送服务功能,八是科普教化功能,九是文化传承功能,十是重塑尊严功能。

都市农业既包括市区农业,也包括郊区农业。都市农业不同于城郊农业,虽然二者都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发展、纳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农业,但城郊农业主要是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满足城市物质性需求为主,发展水平较低,位于城市周边地带,而都市农业是以满足城市多种需求为服务宗旨,是多功能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位置包括城市中心及周边地区,都市农业涵盖郊区农业。

根据目前的经验分析,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左右,即可进入都市农业阶段,按照这一标准全国660多个城市和2000多个县城,大多都到了发展都市农业的阶段。

都市农业产生的源动力在哪里?城市是农村的儿子,农村、农业哺育了城市,但城市与农业农村分离后,走上了二元对立形态。城市的荒漠化使市民怀念农业的绿色田园和生物多样性的和谐。这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回归诉求,是生存观、生活观、发展观的一种本质升华,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动力源头。恶化的环境、污浊的空气、充耳的噪音、拥堵的道路,更促使人们把目光投向农业,投向环境优美的农村。

与传统农业不同,都市农业是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绿色产业;是完全依托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结构功能的生态系统;是按照市民的多种需求,构建、培育的融生产、生活、生态、科学、教育、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是种养加、农工贸、产研教一体化的工程体系;是城市复杂巨大的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都市农业的发展取向,是由城市的需求决定的,既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也体现了都市与农业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关系。

1998年我国首届都市农业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城市开始广泛重视都市农业发展。北京提出要抢占制高点,使京郊农业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力量。

发展都市农业,主要在于全方位地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综合世界都市农业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我个人认为应着力于十大功能的开发。一是食物保障功能,二是就业增收功能,三是生态保育功能,四是旅游休闲功能,五是体验参与功能,六是美化环境功能,七是配送服务功能,八是科普教化功能,九是文化传承功能,十是重塑尊严功能。

一是食物保障功能。今天的食物保障状况比任何时候都严峻,量的保障基本无忧,而质的保障则愈发艰难,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恐惧症。从国内农业形势看,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人均肉蛋奶的消费量迅速增长,人均瓜果菜的产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需求仍在大幅攀升,食物保障问题面临严峻考验。我们花了巨大代价在搞“南水北调”,缺水的北方种粮又往南运,这是变相的“北水南调”,一个荒唐尴尬的悖论。从世界农业形势看,基辛格曾预言: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地球上所有人。美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转基因,到2001年,130多个农产品被开发出转基因品种,今天会更多。他们搞转基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产量,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控制别国的农产品种子。控制了种子,在很大程度上就控制了农产品的量与质。我国进口大豆大都是转基因的,山东寿光的蔬菜种子90%多都是跨国公司控制,不买都不行。今天必须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都市农业在开发食物保障功能方面应突出做好两篇文章:一是建立有机农产品基地,二是尽量不用转基因农产品种子。

二是就业增收功能。人类农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我个人把现代农业分成前现代和后现代两个阶段。前现代就是农业打破内封闭的自我循环,注入了外力,即农药、化肥、机械的运用。后现代农业则是在发展一产的同时,引入二三产业要素,是一二三产业联动,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的完整产业体系。其就业容量自然大增。美国农民占总人口的2%左右,而为农业服务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人口的17%-20%。一个农民后面有7、8个人为他服务。中国农业的就业容量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几十年来,我们走的是一条汲取农业剩余为城市和工业发展服务的政策路线,三农的被动处境导致社会上一说到农,就与贫困、落后、愚昧连在一起,把农搞得灰头土脸。发达国家,工人是最穷的,农民是一些人向往的职业,为农服务和城市服务业一样受到社会青睐。我们的农业在这方面有着十分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三是生态保育功能。二三产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生态的修复保育只有一产,城市中种花栽树都属于大农业范畴,只有农业才具有这个功能,因为农业和大自然具有天生的和谐关系。农业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两个生产的过程,农业生产的对象都是活的生命体。不像工业品,加加班一下子就可以弄出来,农业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粮食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动物什么时候怀孕什么时候产出,必须遵循一个生命周期,不可违抗。有专家测算,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在吸收有毒气体产生氧气、涵养水源、增加土壤肥力、为鸟类提供栖息繁殖场所等方面的生态价值大约是20万美元。这还不算木材、花果本身的价值。农田具有很强的净化水的能力,每公顷水田每天可净化污水7500-1.2万立方米,污水排到水田里,大概一个礼拜可以净化90%以上,生产的氧气更为可观。有人给北京市算过一笔账,农林水的生态服务价值已达一万多亿元人民币,与北京市的GDP总额不相上下。现在环境问题十分严重,“雾霾喂人民服雾”,水泥森林取代生态森林。

四是旅游休闲功能。农业旅游休闲起源于一百多年前的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上世纪60、70年代传到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这十多年在中国大陆很盛行。从世界来看,农业的旅游休闲观光功能发展势头强劲,开发前景巨大,特别是随着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休闲时间的增多,旅游休闲观光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农业在这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农业已经把自身的根系从人们的肚子里一直延伸到人们的头脑里,从物质升华到精神,城市越大,市民向往“农味儿”的兴趣越高。

五是体验参与功能。在城市中心及周边地带搞体验参与、采摘一体的活动园区非常有意义。把农作物的栽培展示出来,让城市人,特别是孩子们知道小麦、水稻、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是怎么生长的,让他们更加理解和尊重生命的过程,更加热爱大自然。日本东京市内已经建了几百个“市民农园”和“都市田园学校”。今天在发达国家带菜园的宅地比带游泳池的私邸更显奢华,因为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突显,吃自己亲手种养的还是吃市场买来的,已经成为上流社会和富豪们衡量生活标准的基本尺度。

六是美化环境功能。宜业宜居是城市的基本功能,而宜居的首要条件是环境优美,它是一个城市品位、格调、特色的重要体现。城市的花草树木都具有美化环境功能。欧洲有一些城市规定,窗台上必须种花。近年来,西方国家还普遍兴起了“郊区化”现象,许多人从城市中心搬到了郊区农村居住。德国在农村居住的人口已达40%多,英国也已达近30%,这种回流主要发生在近十几年里,且势头越来越猛。英国调查显示,回流人口年龄在25-40岁之间,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逆城市化”现象的发生为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城市建设中应把如何将农业作为城市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作为重要内容。巴黎市提出,要通过城市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替叠现,满足市民越来越浓的田园兴趣,方法就是错杂排列“适度的地上建筑组团”和“适度的田园组团”。伦敦的城市农场和社区果园遍布学校、公园,农作物一直种到市民的院落和阳台。农场已经开办到天上(楼顶)和地下(废弃的地下室)。纽约土地紧缺,把废弃的体育场馆、公共废地都开发出来种植农作物。20世纪70年代,法国就兴起了城市居民兴建“第二住宅”,开辟人工菜园的活动。新加坡在城市发展中保留一半的面积作为农业用地。这些农业用地与城市建成区绿地相互渗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优美城市风光。

七是配送服务功能。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城市中有一部分人群需要配送到家的放心服务,都市农业是承担这一需求最合适的力量。比如,定期给有需求的家庭配送肉蛋奶瓜果菜,包括鲜花等。这是急待开发的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城市应该适当保留和开发一些最能方便买卖的摊点,让底层社会的生存有所依托。美国许多城市都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开设“农夫市场”,洛杉矶市政府门前的树林草地里就定时开放卖菜、卖花、卖小吃的“农夫市场”。城市摊贩不是扰乱社会秩序的打击目标,而是不可或缺的城市功能。

八是科普教化功能。改革开放最大的变化就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从见人就批到以人为本,从以穷为荣到以富为荣,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和谐,人们终于知道要遵循自然规律了。法国著名科学家法布尔有这样一段名言:“历史赞美把人们引向死亡的战场,却不屑于讲述人们赖以生存的麦田。历史清楚地知道皇帝私生子的名字,却不愿意告诉人们麦子是从哪里来的。这正是人类的愚蠢之处。”都市农业决不能让这种愚蠢再延续下去,应当主动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科普教化功能应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走进家庭,用现代网络技术、网络视频让孩子、让市民知道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明白规律不可违背。

九是文化传承功能。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传承关键在于农业的文化传承。农业具有十大文化传承功能,包括作物文化的传承、农业技术的传承、经济模式的传承、农业哲学的传承、农业制度的传承、重农思想的传承、村落家族文化的传承、民俗文化的传承、田园文学的传承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等。传统的乡村文化在中国农村社会管理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应该比传统农业文化传承功能更强,承载量和承载力更大,如现代高科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应着力开发。全社会都应明白,没有农业文明的传承,人类的一切文明都是毫无意义的,必须克服离农越远离现代化就越近的错误观念。有专家预言,未来十年,农业领域将成为中美两国竞争的最终竞技场,可见人类的竞争,从农业出发,最终又回到了农业这个赖以生存的原点。

十是重塑尊严功能。纵观历史,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三大基本载体。其他文明都依附于这三大载体之上,后一个文明都是在前一个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文明是母体文明,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推进的背景下,农业已是“破帽遮颜过闹市”,农业文明缺乏起码的尊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重塑农业文明的现代尊严,不然,四化同步注定将成为一句空话。

都市农业,有着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集聚资源条件,面对的是最有话语权的人群,身处最易形成强势舆论的涡流之中,重塑农业文明的现代尊严,非都市农业莫属!

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市农业是先锋、是新锐。在“城市与自然共存”、“绿色产业回归城市”、“城市和乡村融合”的呼唤中,都市农业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支先头劲旅。从都市农业起步,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优选路径。

(作者为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