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农民日报评论员:强化文化软实力的乡村底蕴

2015-04-17 14:32:06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中国这只雄鹰正展翅翱翔,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是他的双翼,要想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文化的力量必须加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全面建成农村小康,不能丢了文化这一头。

民族要复兴,国家要强盛,人民要幸福,这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农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不仅是亿万农民群众的愿望和期盼,不仅是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举措,而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我国有7亿人住在农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共建共享的主体,只有亿万农民群众精神状态与文化生活持续改善,文化中国的风采才能得到生动展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文化是发展的成果,更是发展的精神之源。文化所具有的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功能,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我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农村则是农耕文明的基本载体。在改革开放的当今时代,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更为重要的是能为农村深层次改革发展营造创新氛围和思想环境。只有用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和艺术手段,丰富农民群众的闲余生活,培养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使农村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才能进一步强化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不少短板,比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少且分散、利用率低、重建轻管、可持续性差等问题;许多农村人比过去富了,但是不孝敬老人的现象却多了,和睦敦厚的邻里风气淡了,道德压力和约束力出现衰减,种种状况令人忧虑。

农村文化建设的短板必须补强。建设农村文化体系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也不是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复制和移植,而是时代特色和乡村底蕴相结合、在吸收借鉴中不断发展创新的新文化体系。要注重研究、保护、开发、传承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摒弃其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习俗,从而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同时,赋予农村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基因与当今时代新要求相促进,与当代社会新变化相协调,与当前实践新需求相适应。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要让生活更美好,人民更有幸福感,必须升腾起国人的家国梦想、凝聚国人的价值共识。要在农村广泛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宣传教育,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时代品格始终成为社会道德的主流。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加大投入,重心下放、资源下沉、服务下移,构建一个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级财政应当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予以大力扶持,坚决制止部分地区挤占、变卖文化设施的行为。鼓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把农村文化建设和保护文化遗产、美化人居环境相结合,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让农民群众成为主体。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参与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正在把更多消费需求转向文化领域,农村文化需求和消费具有巨大潜力。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管理,以维护农民的文化选择权、参与权和自主权。管理部门则要不断探索贴近农民、服务农民的文化新形式、新途径,激发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昂首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必须把文化发展的根基深植于农村文化的沃土,整合其资源,提高其影响,增强其魅力,真正让其发挥凝聚共识、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作用,才能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打造一个富而好礼、富而有文的新农村。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