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稻中拥有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的基因,利用海南败育野生稻培育出的杂交稻增产能力自然高。”5月上旬,第五期超级稻“超优千号”即将收割,等待丰收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接受了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指出提高水稻产量更重要的是良种良法,要提高农民的水稻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的水平。
提高水稻单产
科学管理很重要
“过去,提高水稻产量大多是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肥料投入、应用化学药剂控制病虫害等措施来实现。但是,这些措施今天已不再起多大作用。”袁隆平说,想办法提高水稻单产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但是,以杂交稻多年种植的经验为例,农业科学家示范田种植的杂交稻亩产甚至可以高达上千公斤,但农民种植的杂交水稻平均亩产600公斤左右。
“这是因为农民的水稻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水平与科学试验差距很大。”袁隆平告诉记者,杂交稻几十年种植的实践经验表明,通常农民种植的杂交水稻产量不到科学试验的7成,比如亩产超1000公斤的超级稻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亩产可能在700公斤左右。
“示范田种植的杂交稻,会对土壤微量元素、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水稻的水肥管理方案。”袁隆平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设在三亚荔枝沟的示范田为例,这里示范种植的水稻行距、株距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施用有机肥,肥料营养元素的配方比例是根据稻田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确定,而且定期定量施肥。
“稻田的水量,也是根据杂交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科学排灌的。比如,水稻分蘖期要浅水,才有利于分蘖;抽穗扬花期,要间隙灌水。但农民大田种植水稻,管理则没有这么精细。”袁隆平建议,要提高水稻产量,必须重视农民杂交稻科学栽培技术、大田管理技术的培训。
另外,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土质不好的稻田多,也影响全国的水稻产量。
尚无全抗稻瘟品种
要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培育出能全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而且这种病害也不能根治,只能预防。”袁隆平以日前安徽发生的“两优0293”杂交稻大面积减产为例,安徽种植的“两优0293”正是在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下,感染了稻瘟病而大量减产。
“但不能因此否定杂交稻,稻瘟病并不是只有杂交稻才会被感染,所有水稻都会被感染。”袁隆平说,他调查过,在安徽也有种植“两优0293”的农户做好了防范措施,受稻瘟病的危害就小。
袁隆平告诉记者,稻瘟病是中国的多发水稻病害,水稻从抽穗到成熟这段生长间,都易发稻瘟病,如果这期间又遇上阴雨连绵的低温天气,预防稍有疏忽,几乎必感染稻瘟病。因此,在我国相对常规稻产量较高的杂产稻,要获得高产,也必须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全国不同水稻种植区,根据当地气候、种植水平、历史生产情况,都有不同的几种主要水稻病虫害。比如,海南常见的水稻病虫害就是白叶枯、稻瘟病和稻飞虱。”袁隆平建议,海南地处热带,光温水源充足,不仅有利于作物生长,也有利于病虫害的繁殖、扩散,因此,更要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水稻经济效益不高,农民不愿意加大投入,也是水稻病虫害防控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应大力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补贴,增加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投入。”采访结束时,袁隆平告诉记者,水稻由野生群体驯化而来,但人类在驯化的过程中仅获得了野生稻中极小部分的遗传变异,近几年杂交稻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水稻的野生近缘物种中,可能拥有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提高品质和抗性的基因,他和他的团队都在努力研究培育既高产又能抗病虫害的优质超级稻。
“吃得饱的粮食问题解决了,现在我的任务就是努力解决大米吃得好、吃得香、吃得安全的问题。”看来,86岁的袁老还不打算退休,这一生都奉献给他钟爱的杂交稻事业了。■ 记者 范南虹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