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建设书香农村 培育新型农民

2015-05-26 08:32:53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又一次将全民阅读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要“建设书香社会”。建设书香社会,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风尚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不仅能有效激发社会进步的创造活力,而且有助于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软实力,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但是,目前我国居民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让民众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任重道远。据2014年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整体受教育水平低于国民平均受教育水平。全国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是7.8年,而城镇人口受教育程度平均在11年左右。因此,农村居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更低。

在文化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阅读还没有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时间看书,农民终日忙于农业生产或外出打工,缺乏相对充裕的学习时间;二是认为“读书无用”、没必要看书,一些农民认为农业生产就是一项简单的体力劳动,凭自身的经验就可以搞好而不需要学习相关知识;三是不想看书,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一些农民更喜欢把闲暇时间用于赌博、玩电子游戏等消遣方面;四是相关配套缺乏无书可看,资金短缺和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导致一些农村书屋没有建立起来,建立起书屋的地方还存在图书数量少、可读性差、日常管理不到位、宣传推广不充分等问题;五是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影响,农民缺少有效的学习指导,不知道该看哪些方面的书来增强读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农村成为书香社会建设的低洼地带,农民教育也成为书香农村建设的“短板”。所以,应以建设书香农村为契机,以提升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为目标,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和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对农民进行农技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以适应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培养具有新理念、新技能、善经营、守法纪的社会主义新型职业农民。

建设书香农村,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政府需要加强支持和引导,在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书籍配备、宣传动员、学习方式方法和职业教育等方面把工作做实、做细。

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专款专用,着力推进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等农村公共文化基层设施建设,为建设书香农村,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学习场所。应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在各自然村和行政村建立规模适中、能够满足当地人口阅读需求的读书室,至少保证一村一室,方便农民日常阅读,实现就近阅读。

二要以农民阅读需求为导向,合理选择和配备符合农业生产规律和农民生活特点的书籍。如:提供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的书籍来帮助农民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提供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改变农民农闲时节进行诸如赌博等活动的不良习惯。在农村倡导全民阅读应着重强化农技知识的推广和应用,切实解决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读书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农民读书学习的内在动力。在书籍的选配和购置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民众的需求,提高书籍的利用率。

三要加大全民阅读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农民对书香社会的认知。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或下乡文化宣传队等形式大力宣传全民阅读对增长知识、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促使广大农民朋友真正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农民学习阅读的兴趣,使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农民朋友的重要生活内容,形成人人读书、争当新型职业农民的良好氛围。

四要适应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使农民群众学习生产两不误。如:通过农忙时节的农技人员现场培训、专门辅导、田间地头现场讲授和农闲时节的道德讲座、乡村读书会、农技知识讲座、专家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学习,从而把读书与提升文明乡风、促进农业发展、优化社会环境等结合起来,丰富和深化书香农村建设的内涵;针对进城务工农民的现实需要加大农民就业培训,为农民城市化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开展农民趣味阅读比赛、读后感交流会等互动活动,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逐步改变农民“学习无用”的错误认识和不善读书、不爱读书的习惯,使读书逐渐内化为农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五要着力构建职业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促进农村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县域内的各类职业技能学校、成人学校和各部门开办的培训机构实行教学资源的系统、有效整合,加大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有效对接,最终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培训资源高度整合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为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桑艳军 作者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