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服务扶持政策,帮助包括农业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贷款难题,帮扶农民解决扩大再生产缺资金问题。虽然各地、各有关金融机构拿出了一些金融贷款服务的政策和举措,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贷款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很突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农业企业和农民的贷款融资之路,变得更难走起来。面对企业和农民的呼声,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急需创新思路,加快进度,尽早拿出解决贷款难问题的好办法来。
融资贷款缺担保 农业企业频“喊渴”
——农业企业呼唤融资贷款担保扶持政策创新落地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在前进中也出现一些发展瓶颈,其中引人关注的就是不少“农”字头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到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成为企业绕不过的一道坎。
想扩大生产规模却没有资金,想去银行贷款或因没有抵押物、或因找不到担保对象,导致最后贷不到款……发展实体经济离不开资本,对于广大农业企业而言,这种望“钱”兴叹的挫败感,让企业常常陷于苦苦挣扎的境地,急需政府伸出援手,期待银行能降低门槛。
问题:
“融资贷款难成为企业扩大经营的拦路虎”
近日,在江西南昌举行的一场农业企业融资贷款担保座谈会上,部分地方和企业就贷款担保问题进行了讨论。
来自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办的有关负责人说,当前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大,融资手段单一。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要求门槛高,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上市融资,而债券、票据等融资手段运用不足。
银行贷款审批时间长,贷款期限短。企业多数只能贷到流动资金贷款,大部分还款期限只有几个月,最长不到1年,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负担。
贷款成本居高不下。大部分贷款利率均超过其总行所公布的基准利率,比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公布的基准利率为5.75%,实际执行利率为6.6%;晋商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为6%,实际执行利率却高达10.68%。
银行变相降低抵押率。部分银行为降低贷款风险,要求企业追加抵押物,或者直接降低抵押率,银行贷款与抵押物评估数差额太大,从而形成数倍额的抵押物,从银行只能贷出小数额的贷款。
“这些问题基本上就是当前我们企业融资贵贷款难的真实写照,是我们企业想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一大症结。”吉林德翔木业有限公司、安徽华卫集团禽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都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感触:“企业融资贷款难,已经成为我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拦路虎,更别提带动农民致富了。”现状:
“银行门槛高,企业屡碰壁”仍是常态
“企业要扩大牛羊养殖规模,需要钱;企业想上马一条新的屠宰加工流水线,需要钱;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支付订单款,更是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一句话,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资金滚动,常常让企业深陷困境。”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向银行寻求贷款帮助,可面对高企的门槛,我们往往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碰壁受阻成了家常便饭。”
不少省区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特别是贷款难的状况有增无减。如黑龙江主要表现在稻米和大豆加工企业上,广西的蔗糖加工企业、海南的水果加工企业在融资贷款上也普遍遭遇贷款难题;而在福建,全省有大大小小的各类茶业企业达1万多家,同质化竞争严重,使得茶业企业的融资贷款之路走得更加艰辛,“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尽管2013年安徽省金融办就提出了要加强对金融机构业绩考核,明确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必须达到‘两个不低于’,即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贷款增速不低于各类贷款平均增速,可执行情况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安徽省农委农业产业化指导处有关负责人说,不少农业企业普遍反映,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的贷款品种少,准入门槛高,对风险可控、综合回报较高的龙头企业季节性收购农产品所需贷款,没能在授信额度基础上延长贷款期限。
期待:
“希望政府推一把,银行把门槛降下来”
为了破解农业企业融资贷款难题,各地也是开动脑筋,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探索和总结出了不少好办法。江西、河北等省由政府部门注资一部分,吸引龙头企业出资一部分,成立了省级贷款担保公司,为企业向银行提供担保、过桥资金等服务。
不少企业代表都说:“扶持政策不少,我们希望能真正落地执行,希望在发展实体经济上,在助推农业企业做实业上,政府能推我们一把,也期待银行等金融机构能降低门槛,针对农业特点,给予优惠的贷款方案。”
天津市农委每年都组织多场融资培训和银企对接活动,组织龙头企业洽谈对接活动。“我们组织龙头企业参加京津冀科企对接、北京农业产业化展览会等对接活动,为的就是让企业走出去,去找资本、找合作伙伴。”天津市农委产业发展处处长林兆辉说。
“企业找银行谈不下来的问题,政府就应该在其中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办副主任张拴洋说,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上,政府部门积极向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改进财政支持方式,发挥省国富农业担保公司作用,建立农业产业化引导股权投资基金,谋划建立农业产业化增信保障基金,拓展龙头企业融资新渠道。
农业企业如何与资本市场合作?在黑龙江省农委农业产业化办主任于晓平看来,应重点解决企业上市储备、资产证券化、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和用好中央推出的各种新融资渠道等问题,搞好上市企业调查,建立上市储备库,引导农业企业学习借鉴其他行业的经营思维,“跳出农业做农业,跳出农业思维经营农业产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从企业找钱到钱找企业’,从而多渠道实现融资,解决困扰农业企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
江西创新贷款担保服务手段——
政府为企业做担保 企业为农民当“保姆”
资本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液,农业产业化不能离开金融支持封闭运转。农业企业想融资上档次、扩规模,该怎么办?农民想贷款搞种植养殖,又该怎么办?由于农业企业缺乏抵押物,往往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拒之门外;农民缺乏担保,常常连小额贷款也贷不到。
记者在江西采访了解到,该省通过成立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的贷款担保公司,为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他们还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创新“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加大对农民在种养方面的资金支持,包括垫资、赊销、保护价收购等金融扶持手段,进而在技术指导、市场开拓等领域产生放大效应。不少农民老俵说:“企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贷款担保,更是在种养全程中给我们当起了‘保姆’!”
企业贷款担保就找“省农担”
记者在与江西不少农业企业负责人交谈中,他们常常会提及“省农担”这个词儿。企业口中的“省农担”,原来就是2009年成立的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之初,公司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经过三次增资,现有注册资本达到3亿元,其中国有资本2.1亿元,占70%;40家省级龙头企业出资0.9亿元,占30%。公司设董事会、监事会,其中董事会7人,2人由江西省农业厅委派、另5人由出资的龙头企业委派;监事会3人,全部由出资的龙头企业委派。
“用一句话概括公司的经营宗旨,那就是‘政策性资金为主、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而这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一切都是要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贷款担保服务,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省农担”董事长万国湲说,围绕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积极为农业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
1.5亿国有资金撬动40亿银行贷款
众所周知,农业企业的抵押物比较弱,很难从银行直接获得抵押贷款。为此,“省农担”在成立之初就创新反担保抵押方式,允许流转承包地、荒山、水面、滩涂、地上无证建筑物、多年生经济作物作价抵押,而这些抵押物占全部担保抵押物抵押价值的80%以上。
“按规定,担保公司依据一定的注册资金,就可以提供若干倍的贷款担保。”万国湲说,自成立以来,公司利用不到1.5亿元的国有资本,累计撬动了银行近40亿元贷款资金,资金放大效益近30倍。其实际意义在于,通过担保公司的担保,有效缓解了龙头企业的融资难题。
经“省农担”的担保,龙头企业获得了建设基地、收购原料、更新设备、开拓市场等各领域的急需资金。
数据显示,经过对在保的100家龙头企业进行测算,这些企业的产值由担保前的199亿元增加到担保后的332亿元,利润由8亿元增加到14亿元,就业人数由1.59万人增加到4.58万人,带动农户由36万户增加到45万户。
龙头企业成了农民老俵的“靠山”
“省农担”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作用十分明显。那么,做大做强的龙头企业如何发挥“龙头”作用,将贷款担保服务延伸下去,惠及广大农民呢?记者在江西正邦集团找到了答案。
2009年,江西正邦集团旗下的养殖公司与吉安县政府共同出资1000万元,组建了吉安正邦养殖担保有限公司,向农民提供“四服务、两担保”保姆式服务。“四服务”是指提供种苗、技术、防疫、生产资料,“两担保”是指担保回收产品、担保贷款支持,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农民生产缺技术、缺资金的问题,解决了农民生产怕销售、怕亏本的担忧。
目前,该担保公司已累计为458户农户提供了贷款担保,贷款额近1.2亿元,农民增加出栏生猪40多万头、肉鸡170多万羽。
吉安县凤凰镇土州村农民欧阳小荣对记者说,养猪经常会遇到“猪周期”,一旦遭遇猪价下跌,想继续生产扳回损失,却苦于没钱。怎么办?找正邦养殖担保公司。没钱买仔猪,可以赊销;没钱买饲料,可以赊欠;担心猪卖不上好价,公司兜底。
于是,从为农民提供贷款担保做起,担保公司已将金融服务的外延进行不断拓展,产业脱贫、产融结合的路子也是越走越宽。
评论
农业贷款担保要小步快跑
买天
农业企业做大做强需要钱,农民扩大生产经营也需要钱。于是,融资、贷款成为满足企业和农民资金需求的一大来源。而拿什么来做抵押、谁来提供担保,则成为金融活动中最基本却又最难破解的问题,横亘在企业和农民面前。
尽管各地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企业的贷款力度,但在现实中,这些金融机构出于追求利润的商业冲动,对于农业企业群体往往并不热情。为什么?因为农业企业普遍效益低、规模小、实力弱,所带来的经济回报往往令银行不屑一顾。于是,以没有抵押物为由、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等手段,让农业企业知难而退。
再看农村金融市场,正规金融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占据重要地位。正规金融利率虽低,但门槛不低;非正规金融门槛虽低,但往往利率很高。于是,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资金缺口就越来越大。
按规定,农民的承包地、租用地和投资建设的圈舍、鱼塘等都不能作为抵押物,农民难以凭借现有的生产资料进行抵押贷款。在农村推行的信用贷款和小额扶贫信贷额度较低,很多时候都不能完全满足发展农业项目的需要。
此外,由于农业分散经营和高风险性,制约了一些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农村金融机构信贷员队伍超负荷运转,也限制了其对农户贷款的支持力度;农村的信用环境差和资金需求日趋多元化,使得信贷管理体制亟需改变。
因此,积极推动涉农贷款担保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但应该是小步快跑。“快跑”是因为在农业金融事业发展上,我们的历史欠账已积累太多,特别是在贷款担保业务领域,就表现得更为滞后。我们需要加快速度和频率,尽早拿出执行方案,以满足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日益高涨的资金需求;但在贷款担保路子的探索上,目前我们还没有一套成熟、高效的运转办法,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地搞研究、搞创新,也拿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贷款担保模式,但还不具备适于全面推广的条件。因此,我们就要保持适度的步幅,步子不能迈得太大,不能在没有调研、不掌握实情的基础上急于求成,或是照搬照抄,造成“金融机构不愿意、企业农民不叫好”的尴尬局面。
我们只有在探索中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在农业贷款担保这一老大难的问题上取得突破。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