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相比,今年夏粮生产呈现出鲜明的新态势和新亮点,那就是“绿色”理念、行动和方式贯穿于夏粮生产全过程。从历次丰收的时间轴上观察,这次“绿色丰收”意味格外深远,它用事实论证了“不一样的方式”一样可以丰收。
粮食连年增产后,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紧绷,单纯依靠拼资源、拼环境、拼投入品的粗放经营已难以为继,转方式势在必行,同时绝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粮食产量必须保证。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技术和方式,确保高产高效并举、生产生态并重,既算生态账又算效益账。正是在坚持中创新,在保供给中转方式,今年夏粮生产才实现了“不一样的丰收”。
不一样的丰收得益于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当前,“绿色化”、“转方式”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央指导农业发展的强音。从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提出“五新”要求,到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系列密集、指向明确的阐述,都在释放出强烈信号和中央坚定的决心:必须坚定不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包括粮食生产方式。今年开春以来,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又多次在关于农业生产的会议上强调,既要抓粮食又要调结构转方式。中央的高度重视有力奠定了夏粮生产的“绿色”理念。
不一样的丰收得益于上下联动强力推进。今年以来,各地各级农业部门上下联动,高度自觉地推进绿色增长,有思路、有举措、有行动。去年底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确定“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今年起,农业部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启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等,在“调”字上加力,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在“转”字上加劲,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各地也迅速行动,细化实施方案,配套减量控害技术,重视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科学施肥和病虫统防统治,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可以说,今年是粮食生产转方式的重要节点,以往的“转”和“调”是自发的、局部的、零星的,今年起则是整建制、全过程、全方位的自觉追求。
不一样的丰收得益于生产组织方式创新。生产方式的转变创新体现在耕种、田管、收运、烘干、入仓的每一个环节。耕种上,采用农机深松整地、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平衡养分、修复耕地,实现“藏粮于地”;田管上,控水、控肥、控药,实现节本增效、环境友好;机收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高效收割减少抛洒,确保颗粒归仓;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实施秸秆粉碎还田,促进资源化清洁化综合利用;烘干成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一环,实现“粮食不落地”,直接烘干进粮仓。在丰收的成绩单上,组织方式创新同样功不可没,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迅速发展,使得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有效开展。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驱动,方式的转变让今年的夏粮生产更绿色更环保更集约更高效。
多种因素同向作用为夏粮生产转方式调结构开好了头起好了步。然而,转变粮食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又要确保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既要不欠新账又要去还老账,并非易事,这就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各粮食主产省区、科研专家等共同努力,最终实现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