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陕西富平县:“农户制”向“农场制”的巧妙转变

2015-07-30 08:48:2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物以稀为贵”,这是地处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陕西省富平县发展苹果产业的黄金法则。陕西是我国苹果种植第一大省,主要以红富士品种为主。作为陕西苹果种植大县的富平县,积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形成了以嘎啦、粉红女士等中早熟和极晚熟品种为主的苹果产业发展格局,平均亩产效益达到1万元以上,其中15%的农户亩效益达2万元以上。

“错峰上市”让富平苹果在市场竞争中价格优势凸显,农民种植积极性非常高,目前全县苹果面积22万亩,产量30万吨,产值达到10.5亿元。但是,由于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严重限制了苹果产业的规模化生产。

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在中央、省财政资金和省果业局果业专项资金的支持引导下,富平县开始探索“大园区+小业主农业园”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的运作机制,在实现苹果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又促进了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

合作社+农户,土地流转更顺畅

今年35岁的富平县果农范峰曾在外打工10多年。2012年春节,范峰从外地返回老家过年。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中,范峰认识了富平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仵继刚。范峰跟仵继刚说:“现在国家农业政策这么好,我想回来在农业上干一番事业,可是听家里人说现在土地连片流转很难,而搞农业不上规模是难以取得好效益的。”

范峰的这一想法让仵继刚心里为之一动,对于常年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他来说,是否可以尝试一下流转一些土地交给这些有想法的人来经营。仵继刚经过调查发现,受土地流转费用、农户相互间的信任度等因素影响,想要流转到连片的土地非常困难。

如何让农户放下思想包袱促成土地连片流转?仵继刚想到了当地农户普遍信赖的富平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为富平县科农公司领办的合作社,主要从事公益农技推广以及果业生产、加工、销售。

以合作社为平台,按照互助合作的原则,将经营权由社员手中集中连片流转到园区,承租期30年,每亩年承租费800元,3年后按每亩800斤小麦市场价计付社员,一年一付,合同签到户,款直接付到户,村社干部协调监督实施。

按照这一流转模式,富平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在到贤镇集中连片流转土地,截至目前已流转3500亩,涉及4个行政村178户农民。

政府+合作社,建起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区

“土地流转已成规模,如何规划?”这个问题久久萦绕在仵继刚脑海中。仵继刚想:“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传统种植模式进行规模化种植,可能效果并不明显。能否争取政府的支持,建成现代农业园区?”

于是,仵继刚以合作社为主体,积极申报政府项目,得到了“陕西省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苹果产业项目”的支持,将园区打造成陕西省高标准苹果示范园。

富平县果业局局长何宝全告诉记者:“高标准苹果示范园的建设适应了富平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目前,富平县果业产业正在由单一的农户生产向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转变,该示范园区的建立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示范作用。”

步入富平县到贤镇现代苹果园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地按照矮化、密植、立架、格网高纺锤型栽培的果园,统一的病虫测报仪器,遍布园区的杀虫灯、诱虫板等物理防治仪器,以及铺设在果树间的水肥一体滴灌系统。

“合作社统一为园区购置了机械化农机具,旋耕、打药、除草等实现机械化操作。另外,合作社还成立了一支由20人组成的技术队伍,为园区提供各项技术服务,使园区成为一流标准化示范园。”仵继刚说。

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为充分调动园区的经营效率,仵继刚坚持“从农户中来,到农户中去”的原则,将流转来的3500亩土地经过改造建设后,按照30~50亩一方,以每亩地800元价格重新发包给种植大户种植,在园区形成了89个家庭农场。

在合作社统一指导下,园区种植管理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技术方案、统一物资使用、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耕作、统一品牌销售。通过统一物资使用,以集团采供的形式,农户降低生产投入10%左右,统一销售,提高收益10%左右。合作社从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环节提取适当费用,用于支出及分红,扩大再生产。

富平县到贤镇西城村果农王富义从事苹果种植有10多年历史,以前主要在川道种植苹果。2013年,他从园区承包了30亩现代化果园。

王富义告诉记者:“近些年种植苹果效益非常好,但是由于果园面积小,一年收益有限,想流转点土地扩大规模,又担心技术不过关,投进去收不回来,所以就忙时务果闲时打工,很难将工夫集中到果园上。现在通过合作社给咱流转好土地,又给咱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所以就果断承包了30亩果园。”

“在农业园区内,现在水、电、路、技术什么都方便,按照标准化生产,产量6000斤,商品率95%。”王富义说,“原先种苹果都是自己摸索,就拿用肥来说,原先就是撒点复合肥,现在在合作社指导下用上了有机肥、菌肥,讲究个平衡施肥。”

苹果树进入挂果期的前三年,为增加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合作社指导下实行套种。仵继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园区承租户按30亩计算,前三年树行间种植红薯、豆类及蔬菜,可用地养地,每亩年纯收入600元,一年一户可获得1.8万元,第四年开始一年每亩果品收入可达3000元,30亩一年可收入9万元,第五年开始一年每亩果品可收入5000元,30亩一年可收入15万元,第六年每亩收入可达1万元,30亩年收入可达30万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让三方共赢:土地承包户安全拿到800元流转费,合作社提供各种服务实现创收,转包种植大户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效益,有助于推动农业经营制度由‘农户制’向‘农场制’的转变。”何宝全对这一模式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