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北川:从重农中“雄起”

2015-08-08 08:14:17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李传君 王官伦

四川省北川县,境内河流、小溪交错纵横,水质优良,空气洁净,具有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天然优势。2012年,北川获得“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整体认证”。

“立足生态优势,科学布局产业,形成以茶叶、高山蔬菜、中药材、生态养殖等为主导产业,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75万亩。”北川县县长瞿永安这样描绘全县产业蓝图。

震后北川,一切得重头开始。7年来,不屈的北川人在废墟中起身,依托本土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而今,不少北川人告别了伤痛和贫困,走向了更大的发展舞台。

北川通过引导群众连片经营,已建起30万亩中羌药材、6万亩优质果品、10万亩高山蔬菜、5万亩魔芋、8万亩茶叶以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区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带。

坝底乡的蔬菜远近闻名

在坝底乡青坪村黄兴全家门前,停放着一辆农用运输车,装着半车厢青油油的海椒。公路下方,黄兴全正背着满满一背篼海椒卖力地往上走,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直往下滴。

“这段时间价格也好,得抓紧时间抢收。”黄兴全请来同村七八名乡亲帮忙采摘海椒,据他介绍,按照现在尖椒每斤1.9元的市场价计算,他家5亩多地得卖上4万多元。

同村的唐志荣,种植蔬菜面积近20亩,每年家庭收入都突破10万元;而他又建起200多平方米的猪圈,搞起种植养殖业循环发展,目前存栏180多头生猪。

“用农家肥灌溉蔬菜,既节约成本又保证了品质。”村党支部书记杨永贵说,去年省扶贫项目落户青坪村,投入200万元在村子里修建了两公里生产便道、600平方米灌溉池、1500平方米集中养殖小区,土地坡改梯整治150亩,补助购买蔬菜种苗、仔猪32万元。

康志荣的猪舍就是依靠这个项目资金的帮助建起来的。种植养殖业结合起来发展,既肥地又增产。像康志荣这样,将种植养殖业结合起来发展的全村共有10户。

同村的陈朝勇和陈朝孙也在家乡发展蔬菜产业,与康志荣不同的是,他们是一边种植蔬菜一边做蔬菜生意。陈朝孙自己买了一辆农用车跑运输,将村里蔬菜运往成都、绵阳、重庆等市场;陈朝勇则当起了蔬菜中介老板,负责把村里农户要卖蔬菜的信息统筹起来,向蔬菜贩子推荐。该乡的蔬菜一年四季循环种植,两兄弟生意也是做得红红火火。

在坝底乡平均海拔1600多米的小岭村,200亩梯田式的“党建蔬菜种植基地”绿意盎然,海椒、茄子、甘蓝、魔芋等长势喜人,这是该村1组14户统一规划后建立起来的连片种植基地。“以前村子里什么都种,零零散散,没有形成规模,也不利于管理和销售。”村党支部书记唐永胜说,统一规划建设后,仅两年时间,全村蔬菜种植就从不足100亩发展到400多亩。

“我们用的是绿色生态优势,打的是时差牌。”坝底乡党委书记张俊说,该乡拥有海拔落差形成的气候、土壤、光热等资源优势,蔬菜产业发展很快,目前已达1.35万余亩。

北川人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其实,真正把种植养殖业做大的远远不止坝底乡,在香泉乡和通口镇,通过亲眼目睹和亲耳所闻,活生生的事实让人再次惊叹北川人的能量确实很大。

在通口镇战斗村,庞召仁和老伴冒着酷暑在地里为猕猴桃套袋,他家六七亩地全种上了猕猴桃,现在有两亩地投产,今年挂果率高,估计有五六千斤果子的收成,光套袋就要套3万多个。眼看将有3万多元纯利润,老两口完全忘记了疲劳。

近3年来,沿着震后重建的公路两旁,青山下面狭长的猕猴桃产业带绵延数公里,通口镇13个村集中连片发展猕猴桃产业达6500余亩,全镇成立了禹羌绿宝猕猴桃农民专业合作社,2010年注册了“川禹猕”商标,2011年成为省级示范社,2013年,通口镇的猕猴桃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预计全部基地投产后,通口镇人均纯收入可增收7000元。

2011年,香泉乡招商引进羌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土鸡养殖业,顷刻间带动了全乡几十个养鸡专业户。现在,全乡形成“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养殖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起“七统一分”的经营机制,2014年全乡土鸡出栏将近100万只,其中香泉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1万元,而在2011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为3900元。

仇书武为香泉村党支部书记,长期在场镇上做生意,眼看羌林公司发展养殖业有前景,于是召集村民多次开会,决定发动群众利用本村良好的山林资源发展土鸡养殖。

2013年8月,仇书武建立起年出栏可达20万只土鸡的养殖场,随后又与村里另外6个大户联合,成立了羌康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不到两年,合作社发展到11个大户,50多个成员,最小的大户年出栏都可达到两万只,最小的养殖户也能达到500只以上。

羌康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以养殖广西瑶鸡为主,鸡苗通过空运回来,要在脱温室经过30天脱温,然后圈养80天,再放养到山林70天,目前合作社与成都一家经销商签订了长期供销合同,一只5斤多的鸡可卖到70多元,每只纯利润可达10多元。

让土货更“土”的产业政策

“我们要让北川的土特产成为真正绿色、安全、高品质的食品。”北川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因地广人稀,受交通条件、地理环境制约,“绝大多数地区都采用了传统的方式进行农产品生产,广施有机肥有效地保护了产地生态环境和产品产地安全。”

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广泛用于推广先进实用的绿色防控技术,在高山蔬菜生产基地采用杀虫灯、黄板和人工捕捉等方式,在主要生产集中区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办法,大大减少了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小了对产地环境的破坏,保障了产品质量。

通过坚持企业与基地结合、农产品与市场的联接机制,推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模式,北川开发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品牌。除了土鸡和猕猴桃,北川苔子茶、花魔芋、中药材、高山蔬菜、石椅子枇杷、“鹿耳”韭……现已远近闻名、响誉川内外。同时,北川还建立起以“维斯特”为核心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

北川维斯特农业发展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我们总投资4亿元,开展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展示、高山农业研发、培育以北川为代表的中国高山特色农业品牌。企业重点围绕‘一个理念、五项重点和五大中心’实施高山农业产业化运作。”一个理念即:嫁接引入山东寿光农业产业化发展理念,将对口产业援建发展为广泛深度合作。五项重点即为:重点围绕高山蔬菜、中药材、山野菌、高山花卉、茶叶等当地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实施产业化运作。据介绍,该公司通过与专合组织、农户签订产品合同等订单农业模式带动了北川5万亩魔芋和8万亩茶叶基地建设,每亩可增加农民收入300-500元。“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把北川已经建成的产业基地以及特色生态产品推向市场,打响品牌,为北川农民持续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