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个最严”怎样落地生根

2015-11-14 09:40:2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夏树 于洪光 赵经平 张凤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个最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定下了基调,体现的是中央的决心,考验的是各级政府部门的执行力。

青岛,是一个沿海发达城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重大而艰巨。这里有700多万亩耕地,乡村人口417万,市区人口488万人;2014年农产品出口额达52亿美元,约占全国的7.2%。

怎样才能让“四个最严”真正落地生根?这需要投入的保障、机制的健全,而最为根本的,则是一种“严”字当头的理念。

近年来,在农业部、省、市三级组织的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质量监测中,青岛的平均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这样的成绩,是青岛把“四个最严”落到实处的有力注脚。在这个过程中,青岛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近日,记者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抓住“药瓶子”,就抓住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

听说过各地积极申报“三品一标”产品,但是你听说过哪个地方自己主动申请撤销“三品一标”的吗?

青岛就是这么干的。今年上半年,有4家“三品一标”生产企业的产品因为违规使用农药,被检测出农残超标,按照青岛市农委《关于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管工作的意见》,市里主动上报农业部,申请撤销其认证证书,并很快获得了农业部的批准。这已经是青岛连续两年对违规企业进行“摘牌”处理了,目前已有6家“三品一标”生产企业因违规被撤销认证证书。

“认证一个‘三品一标’很不容易,大家都捧着当珍珠一样。说实话,‘摘牌’的时候真是心疼。”青岛市农委主任由翠玉坦言,“质量安全是红线,你既然碰了,那么对不起,我们是‘零容忍’。特别是对农药的管控,就像管处方药一样。可以说,抓住了‘药瓶子’,就抓住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

青岛捏紧“药瓶子”的过程,其实正是“四个最严”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

首先是最严谨的标准。事实上,对农药问题,国家此前就有了严格的标准。去年,新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出台,这一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国标,被称为“史上最严农药残留标准”。在此基础上,青岛修订完善了地方标准,制订农业投入品限量使用标准10项以上。

“标准再严,不去抓,等于零。要问青岛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经验,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太复杂的,最主要的还是认不认真,重不重视。”青岛市委农工办主任窦宗君说。

很多生产企业对监管之严深有感触。“现在抽检的频率比以前高多了,检测人员每个月都会来抽检几次,如果违规用药,肯定瞒不住。”在即墨市的即发现代农业园,基地经理袁绍告诉记者。

“我们的抽检原则是‘四不两直’:不下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青岛市农委副主任张启光介绍说,今年青岛在国内率先将市级承担的1500批次定性定量检测任务,由以往的例行监测、专项检测和监督抽查全部调整为监督抽查,由执法人员全程参与,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执法,并将各区市承担的快速检测任务由去年的4万批次增加到20万批次,将瓜菜、果茶、食用菌等农产品的生产企业、种植大户、“三品一标”基地等全部纳入监测范围。

管农药的使用过程,更要管经营源头。去年以来,青岛对高毒农药经营单位进行了大规模清理整顿,由原来的5000多家经营店,压缩到了38家,并全部纳入市里统一的监管追溯平台,实行实名制购买,实现了“谁在卖药、卖什么药、药卖给谁”的可视可溯。

“农药经营既要尊重市场,方便群众,也要有一定的门槛。”青岛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队长沙剑林说,青岛正在将所有的农资经营店全部纳入追溯系统,对经营告知和进销货实现电子化监管。

严格监管的同时,青岛在处罚和问责上同样毫不手软,在商场超市中销售的农产品,抽检发现一次农残超标的,3年内不得进入商场销售,发现两次则永远禁入。

“如果因为工作失职,造成安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我们监管部门是要‘摘帽子’的,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张启光说。

怎样管住千家万户的小生产?

相比于对企业的监管,对小散农户的监管难度更大。这也是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做客当地一档电视节目时,青岛市农委质监处处长宋杰曾遭到台下观众当场质询:“你光说了怎么监管企业,那么对农户生产有没有监管?”

“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将普遍存在。青岛目前有112万种植户,这确实是我们监管的软肋,但是也不能不管。”宋杰坦承。

要管,就得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在青岛市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其他的编制都在压缩,唯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编制在增加。如今,93个涉农镇街全部挂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每个中心不少于4名专职人员;5678个村(社区)全部配备了农产品质量协管员,并兼任农药协管员。市财政拿出960万元,在蔬菜、果茶主产区的76个涉农镇街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了农产品检测室,打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青岛凤鸣蔬菜加工厂在莱西市店埠镇收购农产品进行加工,已经有好多年了。但是以前镇里没有检测室,公司为了保证安全,都得把样品送到市里去检测。“现在方便放心多了,直接在这里检测,没问题了就装车。”在莱西市店埠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凤鸣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因为镇里有了检测室,经常到农户家里的田间地头抽样检测,农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许多农民甚至开始自发送检。

“拿着合格的检测报告,本来卖一块钱,现在卖一块二。”青岛市显伟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张为法说得很实在。

当然,监管毕竟属于治标,“管出来”和“产出来”必须两手抓,才能实现标本兼治。从长远来看,解决小散农户的安全生产问题,还是要靠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实现标准化生产。

莱西市“山后韭菜”这几年的发展过程是个鲜活的例子。2010年,部分农残超标韭菜流入了青岛市场,引发“毒韭菜”风波,让许多人一时间“谈韭色变”,造成大量韭菜滞销,也暴露出了小散农户生产中的监管问题。

当时,还不满30岁的张庆涛正在莱西市流转土地,种植有机韭菜。“毒韭菜”事件爆发后,他的“山后人家”有机韭菜凭借令人信服的检测指标,反而一下子打响了名头,在当年卖到了78元一斤,从而也让当地农民认识到了绿色种植的价值。

窦宗君告诉记者,山后韭菜的故事,在青岛并不是孤例。通过大户和合作社的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抱成了团。为了有效应对一家一户小生产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挑战,青岛坚持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一项根本措施,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117万亩。

出了问题,要找得到根儿

消费者之所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所顾虑,很多时候是由于他们对生产信息不知情,不知道买来的瓜果蔬菜,究竟在生长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化肥农药。要破解这个问题,需要生产信息的“透明化”。

即墨市刘家庄镇大吕戈庄的瓜农们,对这个道理有着切身体会。今年春天,10多名青岛市民因食用南方一个省份生产的农残超标的西瓜导致中毒。尽管“问题西瓜”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后来被确定并非本地生产,但是由于消费者无从分辨,直接导致了青岛当地生产的西瓜受牵连滞销。而在这场风波中,大吕戈庄的西瓜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原因何在?

即墨市农业局局长李科民表示,这多亏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原来,为了保证自己生产的西瓜是无公害绿色产品,当地瓜农在西瓜结果时,就在每个西瓜上编上了大棚号和日期。如果出售的西瓜有了问题,根据编号就能找到种植户,相当于西瓜有了“身份证”。

同时,因为青岛已经在涉农乡镇全部建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并配备了检测室,刘家庄的瓜农们就找到了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经过中心抽样检测,西瓜拿到了合格报告,顺利进入市场销售。一个西瓜多重保险,消费者买得明白,也就吃得放心。

在刘家庄镇的监管中心采访时,记者看到,西瓜种植户们集体送来的“心系群众、解民所忧”的锦旗,就挂在中心墙上。这是对监管中心的感谢,也体现了农民对青岛市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褒奖。

“镇里建这个监管中心,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助于实现可追溯。有产地证明和自检证明,产品出去了之后,能够找到根儿。”店埠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主任赵鹏认为。

在监管中心,记者看到,这里的检测设备连到电脑上,检测之后直接生成数据,联网上传到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上,中间环节想人为改动数据是不可能的。青岛农委和各区市监管人员在办公室里打开监管系统浏览,哪个地块,什么时候,施用了多少农药化肥等信息,就可以一目了然。

“目前全市共有2000多个产品、348家生产单位纳入了追溯系统,‘三品一标’基地、合作社基地和农业园区全面推行了二维QR码追溯管理,贴码后才能准出。”宋杰说,同时,加强了进入批发市场、商超和中小学食堂的农产品的检测监管,要求生产者必须出具《产地证明》和《自检证明》,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

青岛即发现代农业基地经理袁绍告诉记者,公司的农产品最初外销时,也遇到过“身份认证”问题。客户有疑问:怎么保证你们的产品是真的,是绿色安全的?而自从基地被纳入可追溯系统后,所有生产信息均有据可查,产品对应着唯一的“二维码”,“李鬼”无法冒充,客户的认可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必须生产老百姓放心的安全农产品,才会有市场。”在“四个最严”的氛围中,这样的理念渐渐成为青岛农业企业、合作社乃至普通农户的普遍认识。在去年全市各部门参加的网上满意度测评、手机客户端和电脑端评选中,青岛市农委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三的高位,这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来源于市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可。

“有朋友曾经问我,现在什么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证,我说,只要是我们青岛地产农产品,你放心吃就行了。”由翠玉的话,虽有几分玩笑意味,但话里话外,着实透着自豪和信心。

编辑:小波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