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李克强热字之"减":招招动的是政府的"奶酪"

2016-02-29 09:35:33  来源:中国政府网

核心提示:“减”源自“简”的理念,但凸显的是实施路径。“减”要出招,招招动的是政府的“奶酪”。

通往“民富”与“国强”,信念上需要持久做加法,但方法上却常常需要从减法入手。这也是本届政府“减”字当头的原因所在。

李克强就任总理后首场记者会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便开宗明义阐明立场: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削减三分之一以上。随即他代表本届政府郑重提出“约法三章”:一是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这一减法逻辑十分清晰:当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民生刚性支出不减反增,那就需要首先削减政府开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要用简朴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李克强甫一上任便亮明观点。本届政府施政由此打上鲜明烙印:政府权力要为人民做减法。“减”,亦成为李克强提及最频的字之一。

“减”源自“简”的理念,但凸显的是实施路径。“减”要出招,招招动的是政府的“奶酪”。

这是一个在实际运行中不断提速的过程。原定5年内砍掉三分之一行政审批的目标,两年即告完成,实现总理所说的“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李克强继而提出新的要求: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减少职业资格许可认定,继续减少红顶中介组织,继续减少不合法不合理收费。力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简化企业办事手续,减轻群众经济负担。2014年以来,国务院分5批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总量减少近一半。

减法甚至有一直做到零的决心:以2015年5月国务院决定为标志,“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概念,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政府权力的“减法”,直接换取的是市场活力的“乘法”。近两年来,新注册企业每天都在12000家左右。

“减”的另一大动作便是减税降费,特别是对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实施精准减税。李克强明确说,这本身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他强调:“不是只有增加赤字、搞大工程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我们给企业减税降费,同样也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2015年,政府共为各类市场主体减免税3000亿元以上。通过商事制度改革,新注册企业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不仅让它们“生”下来,还要让它们更多地“活”下来。而此时减税,尤其对这些新生的小微企业来说,就像“及时雨”。政府这样的减法,换来的注定是市场主体的加法,其积极意义表现在,政府虽然可能会暂时减少财政收入,却帮助许多困难企业度过难关,长久来看,也涵养了税源。

“减”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新的施政理念。它还体现在其他方方面面的细节中。据《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回忆,李克强总理曾对报告起草提要求,专门强调一点:“做不到的不要写。”

知微见著,“减”的理念无处不在:尤其是最重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处处体现。

编辑:古月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