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是义务道路管护员,就该发挥好我的作用。”7月13日下午,家住黔江区冯家街道中坝社区一组的党员钟良厚,刚吃完晚饭,就来到自家附近的319国道,开始沿着公路巡查,因为他申领了村里的道路管护岗位。
“这是我们进行量身‘定’岗后,农村党员‘精气神’发生的一种变化。”黔江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天沛说,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针对农村党员队伍“老、弱、散”现象突出,党员作用虚化等问题,黔江区探索实施了农村党员“定岗、议事、考评”和党组织“帮扶”于一体的“3+1”管理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党员参与村务管理的热情与积极性,还使得农村党员责任感荣誉感明显增强。
量身“定”岗,农村党员带头作用明显增强
“想外出务工的人员,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7月12日,在黔江区冯家街道寨子社区的一处宣传栏旁,80多岁的老党员余明洋,正在为周围的群众讲解该区即将举办的劳务培训班相关情况。自今年5月,余明洋来到政策宣传岗后,就经常为群众讲解宣传社区相关政策。
冯家街道党工委书记唐洪芳说,现在,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对农村党员发挥的作用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必然难以适应现在的发展,难以满足党员的多样化需求,还会使部分党员感到力不从心,导致党员作用流于形式。
为改善这一现状,从今年起,黔江区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方式,充分尊重党员个体差异,立足党员本身需求及村情实际,通过量身“定”岗,引导党员自觉选岗履职。所谓量身“定”岗,即通过走访座谈,摸清农村党员年龄、文化、住址、行业、特长等基本情况,科学设立了政策宣传、产业示范、科技推广、村务监督等10类岗位。并由党员结合自己的年龄、家庭、兴趣、能力等因素自主选岗,让每个党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这样做让农村党员有了发挥作用的舞台和施展自身特长的空间,手上有了任务、肩上有了压力、身后有了支撑,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得以激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试点的冯家街道中坝社区和寨子社区162名党员,全部认领了岗位,并根据自身实际能力,实实在在地为集体为群众谋利益做好事。
定期“议”事,农村党员成为村务管理的“当家人”
“我们社区如果修好了这条路,发展产业就更加有利。”近日,在黔江区冯家街道寨子社区,一场有关该社区公路修建的党员议事大会让不少村民感到惊讶,全村数十名党员无一缺席,不少党员还为了公路的事情,积极建言献策。在不少村民眼中,这种事以往并不多见。
“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这种动力来自农村党员对村级党组织的充分认同。”冯家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沈雪梅说,当前,不少基层党组织偏重于向党员提要求,派任务,忽视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党员也感到归属感不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黔江区积极推进农村党员定期议事制度,规定凡是涉及村里发展的重大问题、大额资金收支、干部人选提名和任免等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均纳入党员议事会讨论审议。
同时,党员人人要谏言,所有提请党员议事会决策的事项,须经参会党员2/3以上人数通过方为有效。党员议事会充分接受党员群众监督,让村里的事,党员一起议、一起办、一起管,让农村党员成为村务管理的“当家人”。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农村党员在村里有事先知道、大事先商量、事后看成效,说话更有分量,参与村务决策的积极性高涨,对党组织的认同感明显增强。
纵向“评”价,更注重党员履职后的变化
今年“七一”,黔江区冯家街道寨子社区、中坝社区共有11名无职党员受到街道党工委表彰,占街道表彰党员总数的37%,该街道一负责人说,这在近十年来,是破天荒的一次。
“这是我们尊重农村党员个体差异,侧重履岗作用发挥纵向比较的一个集中体现。”冯家街道办事处主任、党工委副书记曾辉说,为了激发农村党员的干事热情,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工作,试点社区避免了以往传统的横向评价模式,采取纵向“评”价方式,即主要看党员履职前后的变化、履职中的进步。
具体方法是将评价内容分为基本要求、岗位表现、具体成效三大模块。在评价方式上创新,通过开展自评、党员间互评和群众测评,对“履岗好”评定为优秀的党员予以表彰奖励,并视其实际情况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进一步增强上岗履职的荣誉感。
在这种激励机制下,试点社区的上岗党员,除了做好自家的事情外,都暗自较劲,从打扫卫生、调解纠纷、宣传政策、协助做好村务等小事实事做起,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氛围,党员的“标杆”作用得以树立。
今年以来,冯家街道中坝社区、寨子社区上岗党员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60余起,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80余个。试点社区群众上访案件和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1.2%和32.6%。
组织“帮”扶,推动党员“人人争上游、个个当先锋”
农村无职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他们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相比,不吃“财政饭”。长期以来,一些党组织片面强调党员尽责任,尽义务,忽视了对党员思想、工作、生活上的激励保障和人文关怀,使部分党员产生了消极情绪。
为此,黔江区加强组织“帮”扶,建立覆盖面广、措施有力、长期有效的党内激励帮扶制度,一方面定期开展交心谈心,帮助其解放思想、增强党性、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推行“四必访”制度,解决农村党员实际困难,并落实结对帮扶,采取“手牵手”模式,对困难党员进行帮带,让党员提升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仅今年,冯家街道就超过30人向各村(社区)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党员成为基层群众眼中先锋模范的一面旗帜。
编辑:毛豆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