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中国去年出国留学回流率过半 归国后干啥?

2016-07-21 09:22:39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SystemMaster

海归,曾是高水平、高薪酬的“代名词”。但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海归潮”出现,其素质出现分化,待遇与预期也与此前形成明显落差。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去年,我国出国留学回流率已超过50%。业内人士指出,海归已从“黄金时代”逐步进入“镀金时代”,现在已步入“青铜时代”。留学人员需要加快适应调整,社会各方对海归群体也需要宽容与理性,创造条件让有实力的学子能够真正报效祖国。

留学生都去哪儿了?

海归回流率8年间提高一倍

张卓娅是上海一家金融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她说,三四年前,收100份简历只有五六个海归,现在100份简历中可能有约20份是海归投送的。

200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为14.4万人,海归人数为4.4万人,当年留学归国与出国留学人数占比为30.5%;到2011年,这一比例达54.8%。去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增至52.37万人,海归则达40.91万人,归国与出国人数比提高至78.1%。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留学人员数量激增带来的海归人数自然增加之外,看好国内发展环境与机遇是“海归潮”兴起的重要因素。在瑞典留学三年、工作两年后,年近30岁的何岸2015年放弃申请“绿卡”,回到四川成都,在一家网上外送餐饮企业负责市场推广。

何岸说,西方发达国家往往数十年间社会环境都是静态的,有的甚至家门口换了块路牌就算一个大的变化。归国后发现,都市生活巨大变化的背后处处是商机,“一起出国留学的同学,绝大多数都陆续回国发展了”。

一些国家的工作签证和移民门槛提高,也加速了“海归潮”的形成。3年前在法国留学毕业的周宜菁,原计划先在欧洲工作几年积攒经验再回国。然而法国、英国等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收紧留学生工作签证,保护本国就业岗位,让她不得不提前回国。“我们一拨10多个中国留学生,除一个嫁给法国人之外,其余的都被迫提前回来。”周宜菁说。

此外,近年来我国政府与企业开展“千人计划”、跨国引才、设立留学生创业园等项目,也吸引了一大批留学人才回国。人社部副部长汤涛日前表示,2015年,各地人才引进计划共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7542人,2009年以来引进总数达4.4万人。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21个,6.7万名留学人才在园创业。

据教育部统计,改革开放至2007年,我国累计留学出国人数为121.2万人,累计留学回国人数32万人,回流率仅26.4%。到2015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04.21万人,留学回国人数总量达221.86万人,回流率达54.8%,比2007年提高一倍。

不少专家表示,随着留学普及,海归群体“去光环化”将是必然趋势。因此,留学人员需要加快适应海归常态化的调整,社会各方对海归群体也需要宽容与理性,创造条件让有实力的学子能够真正报效祖国。

归国后都干啥去了?

首选北上广深有人甘当“村官”

海归回国后都选择去哪儿发展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无疑是海归群体的“最爱”。教育部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显示,参与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中,49.34%的人期望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地区寻找职业发展机会。

《2015中国海归就业与创业报告》显示,在海归就业中,14.3%选择进入金融业。贸易零售、地产建筑、互联网业分别占7.2%、6.9%、5.5%。海归创业领域中,排名前三的新生物工程/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贸易零售分别占比18.6%、13.6%、13.6%。

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海归留学攻读的工商金融、高新技术等领域专业,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能够获得更多、更合适的就业选择机会;另外,当前留学大军中,带有教育投资性质的自费留学占据绝大部分,他们在归国就业时薪酬回报是重要考虑因素,各类企业总部聚集的一线城市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表示,2009年左右调查显示,当时归国人员中98%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只有2%去了中西部地区。当前北京等地落户难度增大,而中西部城市通过政策层面吸引人才的力度逐渐加大。有报告显示,中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对海归的吸引有所增加,调查群体中有11.6%的海归选择在成都、西安、武汉、郑州就业。

从瑞典一所名校获得辐射监测专业硕士的海归韦知华,尽管求职9个月才在上海找到工作,但自感已十分庆幸。韦知华说,他所学专业在国内就业非常窄,全上海从业人员不超过100人,就更别提到其他城市了。

而各地基层干部甚至农村村官中,近年来也陆续出现海归的身影。2011年北京市招考大学生村官首次向归国留学生放开之后,首次招考便有20人报名参加,其中4人最终被录取。

2012年,湖南长沙县引进留学归国人才当“政府雇员”,吸引了110多名海归报名,最终10名海归被选中并被派往乡镇基层工作3年。

重庆80后小伙子秦玥飞,2011年从美国耶鲁大学留学归国后,到湖南衡山县贺家山村当大学生村官。当村官一年多,他借助自己在耶鲁参加实践活动四处筹款的经历,坐火车四处奔波帮村里各项基础建设筹集到80多万元资金。3年期满后,秦玥飞又被调到另一个乡镇的白云村继续做村官,并创办“黑土麦田”公益组织,为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创客提供众筹平台。

编辑:zhongbp 责任编辑:孙淑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