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璧山 小康村里“补短板”

2016-08-02 09:29:41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罗成友 赵伟平

“今年,我们开始在小康村里‘补短板’。”近日,璧山区农委主任欧文礼告诉记者,“到5月中旬,全区经过摸底核实,共有1117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250元的农户,他们将作为相对贫困户,接受帮扶‘脱贫’。”

扶贫没有终点

2015年底,璧山区的3个市级贫困村和建卡贫困户中的501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当年脱贫人口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54元。

“虽然贫困村和建卡贫困户脱贫了,全区的村也可以说基本达到小康村的标准了,但相对贫困仍然存在,这个短板必须补!”欧文礼说,为此,区委、区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启动对相对贫困户的扶持工作,让他们与全区人民一起,同步进入小康。

根据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璧山区把相对贫困户的标准定为:上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250元、家庭有劳动力的,即成为相对贫困户;而家中缺乏劳力的低保户和五保户则不纳入,这部分人用政府兜底政策和五保政策予以保障。

产业扶持“兜底”脱贫

璧山区三合镇双河村村民张代云,一家4口人中,3个是“病号”,最小的女儿还在读中职;家里没有产业支撑和务工技能技术,2015年,全家人均纯收入仅为3630元。今年4月底,经过摸底核查后,被确定为相对贫困户。

5月,由镇政府1名驻村干部、2名村干部组成的帮扶小组,与张代云家结成为“对子”,在了解张家的具体情况后,帮扶小组决定帮助张家发展特色产业增收。

在与张代云家商量后,帮扶小组帮助张家选择了发展花椒产业——将张家3亩坡地全部用来种植花椒,还协助张家流转来3亩坡地,累计种植了6亩花椒。

“两年后,镇村干部帮助我种植的6亩花椒投产,到那时我家每年就有几万元的稳定收入了。”张代云说。

欧文礼介绍,在对识别出来的1117户相对贫困户的帮扶中,璧山区像从前开展扶贫一样,每户均确定了帮扶干部定点扶持,重点在产业发展上进行帮扶。区里还给予每户2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在帮扶干部与被帮扶户商定产业项目后,将此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资料。

此外,璧山区还筹集资金,按照50元/人的标准,为相对贫困户购买扶贫小额意外伤害保险;按照50元/人的标准,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按照110元/人的标准,购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

编辑:毛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