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南川:提升素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2016-08-10 09:40:38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张亚飞 赵伟平

一栋房子如果玻璃破了,没有修补,过不了多久,其他玻璃也会被人打破。心理学上将此现象称之为“破窗效应”,意指环境中的不良现象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同样,一个家庭要是又脏又乱,身居其中的人难有利落的精神面貌。那么脱贫攻坚,除了外力的助推,如何才能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南川区的答案是: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这素质并非高大上的概念,而是从实实在在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入手,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从而提振精气神,让广大农民生活得更有质量,活得更有尊严。”南川区委书记李明清说。

从清洁家园开始

现在,走进河图乡长坪村,随处可见干净的院落、归置整齐的垃圾,以及规矩晾好的衣物。

在此前,长坪村可不是这个样子。为了生活、务农方便,村民习惯将柴火等杂物堆放在屋门口,白色塑料袋、零食包装袋等各类垃圾随处可见,脏乱差几乎成了这里的代名词。

去年脱贫攻坚启动后,长坪村“第一书记”陈俊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不抓住改变思想观念这个根本,不管下多少功夫都白费。”村里将提升村容村貌作为第一个突破口,通过召集院坝会、上门动员等方式,开展全民宣传总动员,甚至购买了扫帚、簸箕、洗衣粉等清洁卫生用品,发放到在家的每一户村民手中。“穷没有办法,难道把家里收拾得干净一点也没有办法?”在这样的劝说下,当地村民开始注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为确保有效果,该村还在村里设置了光荣榜和曝光台。谁家做得好的,就把照片贴到光荣榜;哪家不清扫、随意堆放杂物的,就列到曝光台。评比激发了竞争意识,村民们不甘落后,清洁卫生意识提高了,村里也变得干净整洁起来。

与窗明几净同步而来的是,随着村里农业产业的发展,不少主城居民来到长坪村休闲度假。“要是像以前这么脏,肯定留不住客人。”当地村民说。

这是一个缩影。在解决贫困村物质贫困的同时,南川区从推动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开始,花大功夫解决群众的素养问题。据统计,通过实施“洁净家园”卫生户、文明户评比,评选表彰典型200余人(户),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将贫困村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示范点,基本上统一整治了村容村貌,如果没有生活习惯的改变,很难实现长久的持续发展。”南川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该区制定出台专项方案、制度化落实具体举措、严格开展督导检查,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思想蜕变发力

“只要站着一天,就要劳动一天。”金山镇龙山村村民张金国是当地村民最佩服的人,他身患骨癌,却凭借酿酒、养猪、开农家乐等,开创了一条致富路。

由于身患重病,张金国家曾是村里最困难的家庭,他致富无望,一度处于自暴自弃中。时值全区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第一书记”韦纯敏希望通过树立自立自强典型,来推动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她把目标盯到了张金国身上,了解到他有酿酒的手艺,村里四处为他张罗酿酒用的工具和材料,并竭尽全力争取政策,帮助联系销路,让他认识到自身劳动的价值,重拾生活的希望。

酿酒有了收入,为了不让发酵的粮食浪费掉,张金国考虑把酒糟拿来喂猪。说干就干。如今,他养殖的猪超过40头,每年收益8万元。最近,在村里的帮助下,他将自家的房屋改建成了“金国山庄”农家乐,准备大干一场。“就知道等靠要,我怎么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张金国说。

身边的榜样最能打动人。在张金国的带动下,龙山村将近20户贫困户开起了农家乐,如今全村实现整村脱贫。

思路一变天地宽。该区各贫困村都将扶贫与扶志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加强思想层面的教育帮扶。水江镇山水村专门组建“文明标兵”评选活动领导小组,通过积分的方式,对村民遵纪守法、勤劳致富、村风村貌、平安建设、公益参与5方面30余项指标实施量化考评,对村民行为和综合表现进行考评,积分名次与每年参军、贷款、评先挂钩,极大提升了村民的自我管理意识,从而探索形成了南川区首个村民自治管理模式;东城街道黄淦村每季度评比“卫生户”、“文明户”,并颁发奖牌,提高了村民争做文明新农民的积极性……

此外,南川还开设“梦想课堂”、“道德讲堂”、“山村夜话”等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宣讲进农村等活动5000余次;深化“家风润万家”活动,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多维度立德。这一系列举措促进贫困户实现了思想蜕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动力。

从技能培训落脚

精神层面的提升,最终要落脚到行动上。“要我脱贫”逐渐转变成为“我要脱贫”,贫困户寻求脱贫路子的意愿非常强烈。

对于就在家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各村工作队通过工作队包村、干部包户机制,为贫困户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确保其产业顺利发展。

对于更多外出打工的贫困户,该区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及帮扶力度,实施技能培训。继续实施脱贫攻坚就业创业培训“一免两激励”计划,针对性免费组织开展电工、焊工、车工、保安、烹饪、缝纫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就业能力,引导自主择业脱贫。目前,累计开展贫困群众技能培训10220人。同时,实施就业帮扶,加大招聘力度。截至目前,累计发布招工信息1397条,推荐就业8331人,其中贫困人口2015人。

创业方面,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在项目选择、开业指导、贷款扶持等方面提供后续服务。目前,已发放创业担保1373万元。

对于留守妇女,通过“金佛山巧媳妇”这一培训品牌,帮助其创业就业。

一方面,按需定制培训项目,面向具有创业意愿、具备基础条件、综合素质较好的中青年返乡女性,发放3000份创业就业意愿和技能提升需求调查问卷,梳理出农家乐、家政、缝纫三大需求类别,分别制定从业标准、设计培训班次,安排培训内容。比如,“农家乐版”巧媳妇,按照“善经营、懂管理、讲诚信、会做农家菜、会制土特产”等10条标准设置课程,确保参训人员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技术。

另一方面,分段举办教学演练,采取“培训机构+企业一线”的两段式培训方式,择优从重点企业、高校和酒店选聘授课老师,演练实操则进车间、酒店和农家乐厨房,取得了积极成效。

新颖灵活的培训方式,效果明显的培训成果,让“金佛山巧媳妇”成为一个抢手品牌:经该培训机构培训的家政学员,定向推荐到主城的家政公司,月薪最高可达2万元。

去年,“金佛山巧媳妇”培训的1342名学员就业率达80%,其中贫困人口达20%,有效解决了部分留守妇女劳动力闲置问题,提升了脱贫致富的能力。

编辑:毛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