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昌州小学制作“纸艺”作品。在老师李文杰指导下,同学们在传承传统民间纸艺的剪、刻、撕等基础上推陈出新,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纸艺作品。
这是对政协委员期盼的有力回应!”8月15日,重庆市大足区政协委员彭剑从区文化委得知“龙水泥塑”、“大足竹雕”入选重庆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激动地说道。
“非遗”传承 路在何方
目前,大足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0项。但荣耀背后,彭剑也在担忧一些现实问题:大足区从事“非遗”产业的团体和个人为数不少,但都不同程度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足等问题。“非遗”传承,路在何方——这是彭剑长期关注和思考的。
“究其原因,是挖掘、培育、整合、宣传‘非遗’文化的力度不够,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因而很难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系列走访调研,彭剑得出结论:“非遗”文化要在产业化发展中进行传承保护。
整合“非遗”文化资源
在年初的区政协一届五次会议期间,彭剑积极呼吁充分整合现有“非遗”文化资源,以大足石雕、龙水五金等精品文化产业为龙头,着力打造市内外有重要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
这一观点得到徐国才委员的认同和响应。“非遗项目的保护并不是将其送入博物馆,而是要在‘活化’中进行传承,寻找新的发展可能。”徐国才发现,一些非遗项目由于收益不可观,使得年轻学徒半途而废或干脆避而远之,老艺人找不到传承弟子。“比如西山神歌、三驱面人等远近闻名,而今却后继乏人。”谈及现状,徐国才悲从中来。
“切实加强大足‘非遗’文化宣传推广工作”、“设置专项资金扶持‘非遗’项目接班人”、“不断挖掘‘非遗’蕴藏的深层次价值,做大做强产业链条”……三年来,徐国才以提案、社情民意、大会发言等方式发出呼声。委员的持续呼吁和关注,也得到区文化委、区旅游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
大足区将“非遗”“鲤鱼灯舞”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相互融合,为游客们表演鲤鱼灯舞。
助推旅游产业与“非遗”文化互融
咚咚咚的鼓乐声响起,10余条颜色各异的“鲤鱼”应声而动,呈现出一副鱼群戏水的欢乐场景。两个月前,徐国才随区文化委人员办理提案,在万古小学操场上看到该校学生演练“万古鲤鱼灯舞”时,感叹“非遗”文化在校园里“活”了起来!
“不止是万古鲤鱼灯舞,中敖火龙表演也纳入了中敖小学大课间操,让‘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一面以书面形式回复委员,一面邀请委员现场体验提案办理成果。截止目前,大足石雕、大足剪纸、宝顶香会等“非遗”文化已经编写进入地方教材;区职教中心、万古小学、中敖小学成功申报市级非遗教育传承基地;龙水湖度假区非遗文化小镇项目正快速推进……
“下一步,区政协还将以大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全力助推旅游产业与‘非遗’文化互融,探索一条‘非遗’传承发展之路。”大足区政协主席张有力信心十足地表示。
编辑:毛豆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