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巴渝十二景”画作。 特派首席记者 黄军 摄
“中国馆”内的夏布画。 特派首席记者 黄军 摄
华龙网8月26日15时12分讯(特派阿拉木图首席记者 黄军) 今(26)日上午,作为“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活动的重要部分,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共建的“中国馆”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亮相。记者在现场采访了解到,由重庆主要投入打造的“中国馆”仅花了1个月时间就从空地上建了起来,前后策划耗时2个月,建设、布展速度让哈萨克斯坦方面惊叹,展示的内容更是给读者们带去了不少惊喜。
惊喜1:VR眼镜带观众“夜游重庆”
“中国馆”内的重庆元素。 特派首席记者 黄军 摄
要说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VR最火也人气最高。重庆在建设“中国馆”时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但是怎样让哈萨克斯坦的观众既感受了VR,又认识了重庆呢?那就要拿出夜景这张名片了。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为此特别拍摄制作了山城夜景和城市宣传片,用VR技术呈现出来。
只要带上VR眼镜,你可以一秒“飞”到重庆解放碑,360度旋转欣赏城市CBD的车水马龙和炫丽夜景。逛完解放碑,你又会“瞬间移动”到南山上,这一刻,人好像是悬浮在了空中,俯瞰渝中半岛,登高饱览重庆夜景。
惊喜2: 渝版经典图书看不完
展出的经典渝版图书。 特派首席记者 黄军 摄
不久前,中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引发全球科学界关注。因“墨子号”发射振奋人心,全球科普爱好者对“量子物理学”求知若渴。
在“中国馆”内,重庆带来了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量子宇宙》《量子纠缠》等图书,还有渝版图书的经典之作《冰与火之歌》《藏地密码》等。
如果想要了解重庆历史,就可以看看《重庆通史》《当代重庆简史》等。据悉,图书馆还计划将“中国馆”内的图书翻译成哈萨克语,以便更多读者可以借阅。
惊喜3:当平衡车遇上琴棋书画
“中国馆”内的活字印刷和毛笔。 特派首席记者 黄军 摄
“中国馆”的内涵很丰富,像是一个中国文化体验中心,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
“中国馆”入口处,茶几、书桌、围棋台分列各方,观众可以来练练毛笔字,也可以学习学习中国茶艺,还能邀人一起博弈比拼智慧,更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供观众体验。如此深厚和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哈萨克斯坦的观众一度看不过来。
与传统书法相对应的是国产现代平衡车,人只要轻轻站上去,身体往前倾,就可以在“中国馆”内畅行无阻了。
惊喜4:文创产品千变万化
宽敞明亮的“中国馆”。 特派首席记者 黄军 摄
近年来,重庆的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创产品也是亮点之一。
走进“中国馆”,观众可以看到右手边有一只巨大的中国龙。这只龙不是绘画,也不是动画,而是用纸板拼接而成的,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引得不少观众尖叫。
这些纸质产品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趣味性、益智性,只要你善于打开脑洞,它们便能变幻出各种造型。重庆此次准备了许多份“纸玩意”产品准备送给观众,可以拼出重庆大礼堂、麋鹿和企鹅等城市建筑和动物。
惊喜5:巴渝十二景美爆了
“中国馆”开馆后,就有读者前来。 特派首席记者 黄军 摄
同样都是历史文化名城,阿拉木图和重庆的城市风景却各有鲜明的特点。阿拉木图的城市街道平坦宽阔,马路边的大树和湛蓝的天空都是绝美的风景。看惯了这样的美景,还有什么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呢?重庆的巴渝十二景就有这样的魅力。
“中国馆”内,重庆画家侯耘创作的《洪崖滴翠》《龙门皓月》等巴渝十二景画作一一在书架上陈列,吸引了不少观众。
哈萨克斯坦的读者古丽米娜说,这是她第一次了解重庆,看到重庆的风景,感觉很美。“中国馆”内的图书很丰富,对于会一些中文的她来说,都是很好的资源,“非常感谢重庆的朋友。”
幕后:重庆团队耗时2个月策划
记者了解到,“中国馆”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共建,而具体的展陈、设计都由《今日重庆》杂志社团队执行,前后花了2个多月时间。这也是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第一个以国家名字命名的分馆。
无论是“中国馆”门口的两个大红中国结,还是挂在馆内墙壁上的吊脚楼夏布画,来自重庆的展陈团队都力求让哈萨克斯坦观众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重庆元素。
中国馆采用半开放式展厅结构,“绿色、智能、现代”三大元素贯穿始终,呈现一个现代的、智能集成化的、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中国式书房,整个展馆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中国文化体验区、中国图书展阅区、智能生活体验区。
连日来,重庆的工作人员一直加班加点,直到昨(25)日深夜,他们还在“中国馆”内进行最后的布置和检查工作,力求完美。
编辑:zhongbp 责任编辑:孙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