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叔叔阿姨的帮助!”手里紧紧握着4000元助学金,周浩脸上又露出了甜蜜的笑容。8月25日,一场以“群团合力·筑梦龙乡”公益助学金集中发放仪式在铜梁区举行。仪式上,像周浩一样在群团组织的帮扶下,全区有437名困难学生获得资助。
“这仅是铜梁群团改革红利的一个缩影。”铜梁区委书记陈勇称,随着改革试点的推进,全区紧紧围绕中央及市委系列讲话精神,通过健全群团组织结构、创新服务工作机制、树立特色惠民服务品牌等举措,走出了一条工作沉下去,服务实起来,群众在哪里,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的新路径。
如今,经过半年多的有益探索,群团组织活力更加强劲,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也更积极主动,不少群众也纷纷为群团改革竖起了大拇指。
1 优化结构 设立三级服务中心,实现群团组织全覆盖
“自村妇联成立后,不仅组织大家开展种植养殖技术传授、趣味运动会、关爱老人等活动,还丰富了妇女们的文化活动,拉近了邻里感情。”提起村妇联带来的变化,铜梁区侣俸镇新学村53岁的妇女周传会不停地称赞。
“以前全村就妇代会主任一个‘光杆司令’,今年1月改选为村妇联,有15名村妇联执委,20名妇女小组长。”村妇联主席赵宗菊一脸感慨地说,过去被动做上级安排的工作,现在妇联主动参与家庭矛盾调解等村务治理,帮助妇女们撑起“半边天”。
现在,全村不少贫困户像周传会一样在村妇联的带动帮扶下,掌握种养殖技术,实现了脱贫增收。而这一切的改变,受益于铜梁群团改革的实践。
“群团改革是市委交给铜梁的一项政治任务,同时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信任,必须坚决打赢群团改革这场硬仗。”铜梁区委副书记严永超称,一直以来群团存在上级机关大、人数多,而基层群团组织缺人缺资源的尴尬。要防止群团组织脱离群众,就要壮大基层群团组织“神经末梢”,解决群团组织“头重脚轻”、基础薄弱等问题。
如何激发群团活力,改变群团活动阵地缺失、群团服务缺位的局面?成为了群团改革成败的关键。
结合“小机关、大网络、强基层、全覆盖”的要求,在企业100家以上、职工5000人以上的镇街和工业园区设立总工会;强化区直机关团工委、教育团工委工作力量,新设卫生计生系统团工委,完成28个镇街、326个村(社区)的团组织设置和人员配备,构建纵向到底的团组织网格;将326个村(社区)妇代会全部改建为妇联,把妇联主席纳入村(社区)“两委”换届的班子组成中。
构建起以党组织领导下的三级服务中心,在区统一建党群服务中心、在镇(街道)统一建群团服务站、在村(社区)统一建群团服务点。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区级群团活动阵地4个,依托区镇村三级服务中心建立党群服务窗口355个,区级工青妇各自牵头、联手打造群团服务示范站5个,建立镇街群团服务站28个,村(社区)群团之家326个,镇村覆盖率达到100%。
值得一提的是,群团组织结构的优化,打破了年龄、学历、身份、职级等壁垒,实现了专兼挂职成员合理搭配和各行业各领域的广泛代表性,把一批基层优秀分子吸收进了区级群团领导班子。
2 创新机制 以需求为导向,实现群众“订单”群团“接单”
“要不是李佳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我可能也没有勇气面对未来的生活。”提起村妇联主席李佳对自己的帮扶,家住城南街道黄桷门村的困境儿童陈莉(化名)对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在铜梁,像陈莉这样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一共有169名,根据每位孩子的不同需求,铜梁区妇联结合群团改革,落实村社区妇联干部担任“爱心妈妈”,与孩子一对一结对帮扶,并签订了《困境儿童爱心承诺书》,对他们实施“六个一”的精准关护。
前不久,侣俸镇农民工罗树怀在广东打工时骑摩托车被撞成重伤,获知他的情况后,侣俸镇工会、团委和妇联在辖区发起倡议,通过各种渠道募集捐款并及时送到了罗树怀手中。同时,还帮助他申请大病救助,在工会的帮助下他还加入了西岳村工会联合会。
其实,类似这样的案例在铜梁只是一个缩影。为进一步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群众身边的困难问题,祛除群团组织存在的“行政化、机关化、贵族化、娱乐化”发展诟病,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该区立足群众实际需求,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和服务机制,实现由群众“订单”到群团“接单”的服务模式。
“过去开展活动多是自己拍脑袋定,群众认可度不高,不仅效果不明显,老百姓也不乐于接受。”该区群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群团改革中建立群众需求调查制度,制定“群众提出、群团主导、社会承办、群众参与、群众评价”的工作机制,创新结合“三问三参与”的工作法,提高了服务群众的精准度,实现与群众需求的无缝衔接。
如团区委根据“南城返乡青年交流群”网友提出“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青少年开展活动平台,应广泛体现群众性”的建议,在集思广益,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后,最终设计和推出了“铜梁青年生活汇”活动,在每周三、四、五晚上7:30至9:30开展舞蹈、形体、摄影等6个类别的免费培训,受到青年群体的广泛好评。
同时结合活动运行情况,群众通过网络平台以及填写回执单等形式对其满意度测评。据悉,通过“三问三参与”的服务机制,线上线下共计发放问卷2300份,收集群众建议180余条;形成项目清单62条。群众满意率达100%。
除此之外,集合群众需求,铜梁还积极探索出需求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承办的工作机制,即通过政府平台向社会公布,以委托、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工作项目交由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承办。
截至目前,依托步行街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了铜梁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团区委牵头成立首个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吸引“新芽义工”、“跑团”等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提高了社会组织参与群团工作和公益活动的热情。
3 整合力量 打造网上平台,联动群团树立服务品牌
有了新的组织架构,还得有新的服务平台阵地。
今年2月,由团区委牵头,联手区总工会、区妇联创新成立铜梁群团新媒体中心,并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网站、手机APP等网上工作媒介开展工作,实现群众与群团“零距离”地连接互动。
发布惠民政策和工作动态,发放问卷调查、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这些都可在“铜梁工青妇之家”微信平台实现,并利用该平台开发了一批文化创意产品。制作图说群团改革微信长图、手机H5页面、活动微视频等20多个文化创意产品。同时团区委还全面推进“支部上网”行动,建立团支部微信群QQ群1495个,收集青少年诉求223条,引导青年在网上开展团支部活动。
运用新媒体,紧贴群众需求,铜梁还探索线上宣传、发动、报名,线下开展活动的O2O服务模式,让群众更加快捷方便地了解和参与群团活动。比如,今年开展的亲子植树活动就是一例。活动前就在网上发起“我是植树红旗手”微话题讨论并通过网络渠道报名,原计划40组家庭参与,最后157组家庭500余人参加了活动。并受到群众的广泛点赞。
网上服务载体有效地促进了铜梁群团工作,据该区群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群团新媒体中心,铜梁还打造了一支网络队伍。现已有网评员、网宣员、网络文明志愿者600多名。
群团组织网络平台做得风生水起,群团服务品牌也逐渐孕育扎根铜梁。初步形成“龙乡维权”品牌、“青锋创业”品牌、“困境儿童关爱”等七大服务品牌。
“龙乡维权”品牌由铜梁群团改革领导小组联合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建立的群众权益维护中心,该中心采用“1+3+6”的服务模式,为职工群众提供权益维护、困难帮助、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劳动争议调解等服务。
“青锋创业”公益服务品牌由团区委牵头,采取以“导师+资金+N个配套项目”的帮扶体系,促成青少年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建立150万元的“青锋创业”滚动回捐型项目基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示范项目。
“困境儿童关爱”品牌由区妇联组织实施,形成以“1+1+N”的帮扶模式,将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关爱与困境儿童帮扶工作无缝对接,通过“冬令营”、“夏令营”心理团辅等活动形成生活有护、学业有教、困难有帮。
现在,在铜梁,群团组织之间相互联动打造的服务品牌更实,为进一步破除单个群团组织力量薄弱、服务群众受限的尴尬,近日,由铜梁群团改革领导小组联合团区委、区总工会、区妇联等10家群团组织,对“金秋助学”、“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春蕾圆梦行动”等助学品牌和各部门帮扶措施进行集中整合,打造出“群团合力·筑梦龙乡”公益助学活动品牌,帮助了437名学生圆了求学梦。
“群团组织联手联合打造的服务品牌实现了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由单一参与走向联合运转、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多元、由自成体系走向整体联动的成功探索。”严永超称,下一步,各群团组织还将加快群团资源、力量的有效整合,更多群团组织将联手联合共创的群团服务品牌,以带动更多社会人士加入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和支持。
编辑:毛豆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