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长城下方将建京张高铁八达岭站 为世界“最深”车站

2016-09-29 09:56:14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董鑫

2022年北京冬奥会,市民不仅能坐高铁去看奥运,还可以体验在长城脚下穿越的感觉。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市住建委和施工方中铁五局获悉,目前京张高铁各个施工单位已经进场,八达岭隧道开始施工,而作为目前世界上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站,与八达岭隧道并行的八达岭长城站也将在年内开建。

2019年北京到张家口仅需1小时

今年4月,京张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建设。它东起北京北站,途经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和延庆区,由延庆区康庄镇入河北省境内,跨官厅水库,经怀来县、下花园区、宣化区,西迄张家口市,呈东西向沟通两市,横跨京西北地区和冀西北地区,全长174公里,设计时速为350公里。预计到2019年,京张高铁将建成通车,届时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旅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左右。

五道口等平交道口将取消

市住建委铁路建设协调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京张高铁的线路自北京北站引出,过学院南路后转入地下,连续下穿北三环、知春路(地铁10号线)、北四环、成府路、清华东路(上跨地铁15号线),于万泉河以南转出地面,这段地下的线路要经过新建的清华园隧道,这条隧道全长5.33公里,穿越4处地铁、6处主要城市道路和73条重要时政管线,是目前国内穿越重要建构筑物最多的高风险隧道,通车后高铁经过这里的时速约在120公里左右。

“隧道要新建,高铁经过的清河站也要重新建设,这都需要把老的京张铁路的铁轨拆掉,然后才能进行。”该负责人介绍,今年10月底之前,将完成S2线和既有京张铁路线从西直门到清河东路的改移工作,S2的始发站将暂时设在黄土店,既有京张铁路线则暂时改走昌平北站,未来都会引入清华园隧道内走地下铁轨,铁轨拆除之后,四道口、五道口、六道口的平交道口将不复存在,大大缓解现在交通拥堵的状况。待线路改移和铁轨拆除的工作完成之后,清河站的改造和清华园隧道的修建工作将在年内陆续开展。

八达岭车站将建在长城正下方

除了清河站,京张高铁线路共设10个车站,分别为北京北、清河、沙河、昌平、八达岭长城站、东花园北站、怀来、下花园北、宣化北和张家口南,其中八达岭长城站最大埋深102米,地下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同时也是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中铁五局京张铁路项目总工程师罗都颢介绍,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位于长城正下方,整个车站藏在山下,设计埋深108米,建筑面积3.6万多平方米,这都创下了世界之最,“整个车站是三层结构,进出站形式和机场航站楼类似,下层是进站通道,上层是出站通道,进出站旅客互不见面,客流可以均匀分布”。

据悉,车站的每个出入口都将安装扶梯,垂直高度达62米,这也是目前国内旅客提升高度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车站还设计了救援廊道,“围绕车站,有一圈救援通道,通过各个分通道与车站相连,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进入车站,形成一个无死角的救援设计”。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释疑

高铁隧道下穿长城如何做到不破坏文物?

八达岭隧道长达12.01公里,穿越八达岭长城核心区,国宝级文物众多,沿线还分布有居庸关长城、水关长城等国家级旅游景点。隧道一处并行水关长城,两次下穿八达岭长城,其中一处下穿石佛寺村,最小埋深10米,另一处下穿老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最小埋深只有4米。下穿长城并非易事。八达岭隧道要穿越两条地质断层带,存在岩爆、湿陷性黄土、软岩大变形等高风险地质,均为施工极高风险等级,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坍塌。同时,沿线环境保护、文物保护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如何做到“高铁隧道与环境共生”?

中铁五局京张铁路项目总工程师罗都颢介绍,在八达岭长城脚下,他们采用的是“精准微爆破”技术,传统爆破技术震速有5厘米/秒,震感比较强,爆破的时候车窗玻璃都会有所振动,新技术的震速只有0.2厘米/秒,只相当于一辆汽车经过,对文物不会产生破坏。而在埋深只有4米的青龙桥车站,隧道采用“非爆破开挖”,大约有40米的隧道挖掘要完全靠人工和机械推进,以此来保护文物。

文/本报记者 董鑫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