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镇大泉村依托搬迁发展乡村旅游 |
营养改善计划让山里孩子笑逐颜开 |
天山堡村通畅工程解决高海拔地区群众出行难 |
花田乡何家岩村贡米产业生产基地 |
苍岭镇山羊产业 |
可大乡贫困户宋先权在填写金融扶贫贷款申请表 |
贫困户曾志华利用金融扶贫贷款发展起了肉牛养殖 |
酉阳县精准扶贫平台手机APP界面 |
宋先权成功建起养牛场,并成立了“肉牛抱团发展专业合作社” |
酉阳有13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30286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也是我市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
新一轮脱贫攻坚启动以来,酉阳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全局,以贫困家庭为基本工作单元,点面结合,因户制宜,全员上阵,全力攻坚。继去年5万人成功脱贫、38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销号之后,今年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将全面完成65个贫困村、63403人脱贫的目标任务。
统筹协调
构建“三大体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酉阳首先着力构建有力的脱贫攻坚指挥体系,由县委书记陈文森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精心制定“作战图”,按年度分解细化目标任务,统一指挥,挂图作战。通过落实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攻坚行动。
同时,构建起了有序的推进体系。研究制定脱贫攻坚总体规划,明确了总任务、思路、目标、举措,分领域和区域指导工作推进。量身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方案,对39个乡镇(街道)扶贫工作方案逐一会审,务求精准、实效、可操作。精心编制“10个精准”扶贫工作方案,落实抓手。以乡镇(街镇)为单位,组建39个脱贫攻坚前线作战单元。强化扶贫对象动态管理,通过“五看”、“四议”、“三查”识别法,确保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和群众广泛认可。
此外,酉阳还构建起了科学的考核体系。出台《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建立7个常态化督查检查组,以“贫困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帮扶干部考核和提拔重要依据;落实县级部门与乡镇捆绑考核制度,对乡镇(街道)实行季度考核并排名通报,对脱贫攻坚任务未完成的乡镇(街道)、部门年度考核“一票否决”。
着眼打赢
强化“三大保障”
脱贫攻坚战的决胜,离不开强大的保障支持。在“人”上,酉阳建立了县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坚决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坚持在扶贫一线看干部,结合乡镇换届,提拔重用在扶贫一线工作扎实、成效突出的扶贫干部。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挂职扶贫专干270名,驻村协助扶贫。
在“财”上,酉阳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打捆使用”的原则,整合政策资源,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贷款。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生保障、到户产业等领域加大投入。截至目前,累计整合资金近30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出台《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严格资金拨付、验收、监督,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酉阳还充分强化到村到户政策保障。多形式全覆盖宣传政策,印制《脱贫攻坚工作手册》助推产业、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教育、医疗卫生、转移就业、低保兜底、保险“七个到户”。累计落实到户资金近6亿元,力促特色产业到户发展,带动1.5万户贫困户增收。完成22088名贫困人口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转移就业2.45万人,实施医疗救助17236人,落实教育补助资金7800万元,低保兜底14169人,实现贫困户帮扶、政策、措施全覆盖。
上下一心
实现“三大突破”
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县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在运行机制、政策聚合、内生动力上的三大突破。
符合扶贫工作实际、相对完备的组织政策框架和管理办法得以建立,理清了责任体系,明晰了干部与群众、政府与市场、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扶贫工作组织、制度、规范化和时效性不断提升。
酉阳坚持以贫困家庭为基本工作单元,人、财、物高度向贫困村、户聚集,惠及32377户贫困群众,做到了精准帮扶。同时,强化“点”“面”结合,以贫困村为重点,全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至今,共建成村通畅公路620公里、组通达公路980公里、村社便道1200公里,农村群众饮水、用电问题基本解决。“组组路通畅,户户便道连,家家水到缸”正变为现实。
酉阳强调“扶贫先扶志”的导向,创新建立了“借款启动—奖补巩固—信贷提升”产业扶贫到户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双创”“双带”活动,大力推行“民办公助”模式,让勤者获益,懒者思变。同时,干部帮扶意识全面增强,驻村工作更加扎实。
声音》》
创新金融扶贫方式 破解产业到户资金难题
酉阳县委书记 陈文森
脱贫攻坚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面上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更需要点上精准发展到户产业。工作实践中,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已有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而发展到户产业,贫困户普遍面临启动资金缺乏、持续投入不足等难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酉阳推出了“借款启动-奖补巩固-信贷提升”产业到户金融扶贫机制,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建立县级产业贷款基金池和乡镇产业借款基金池,配套完善“政府+担保公司+银行+保险+贫困户”五方风险共担机制,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借贷融合”的资金支持。目前,发放产业借款3100万元、奖补资金3800万元、全额贴息小额贷款2.14亿元,助推1.8万余户贫困户发展了特色增收产业。
通过金融组合扶贫,放大了扶贫资金与金融资本的使用效益,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难题。
新鲜经验》》
经验一:
产业扶贫到户,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酉阳着力实施“金融+产业”联动扶贫,着力打造以资金为杠杆的产业到户金融支撑体系,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采取“三步走、全程扶”方式,不断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他们持续稳定增收。
打造全新金融体系的第一步是借款启动。以乡镇为单位,投入扶贫资金3500万元建立产业到户借款基金池,为有发展意愿、有预期项目、无启动资金的建卡贫困户提供无息无抵押产业借款。
第二步是奖补巩固。县财政每年整合4000万元资金,按照应补尽补、以量定补、先建后补原则,对已启动到户产业的建卡贫困户,实施差异化奖补。
第三步是贷款提升。切块57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注入县兴农融资担保公司,建立产业到户贷款基金池,“政府-担保-银行-保险”四级联动,由银行以10倍以下放大效应,为具备一定产业基础,需扩大产业规模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内免担保、全额贴息小额贷款支持。
截至目前,该县累计为贫困户借款3100万元,贷款2.14亿元,发放奖补资金3800万元,1.8万户贫困农户干起了增收产业,1.2万户农户实现更加有尊严的脱贫。“宁选借款贷款,不要补助救济”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贫困群众的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加快形成。
经验二:
开发APP,借助大数据解决扶贫过程精准管理难题
大体量的贫困群体,遍布广袤的酉阳。脱贫动态如何?干部帮扶是否奏效?酉阳摒弃传统管理模式,创新通过实施“互联网+”实现精准扶贫管理,做到既对全局了如指掌,也对个体了熟于心。
去年10月,酉阳精准扶贫APP管理平台正式启用,全县扶贫干部下载安装。该平台录入了全县建卡贫困户、贫困村以及帮扶干部基础数据,具备扶贫移动办公、信息上传、监督查询、动态数据分析、帮扶工作追溯、脱贫过程管理六大功能。
设置了实时实地上传工作动态信息限制,全程记录帮扶轨迹。帮扶干部只有亲自入户和操作,才能完成信息上传。后台通过云计算自动测算帮扶责任到户走访率、贫困户扶贫政策到户率,从根本上杜绝了干部不到户、到户不帮扶现象。
平台根据贫困户收入组成、产业现状、历史数据,通过云计算自动监测贫困户脱贫动态,预测脱贫潜力,以客观数据代替主观臆断,彻底杜绝了“数字脱贫”和“被脱贫”现象。
此外,平台还授予各级领导干部相应浏览查询权限,依托平台数据分析,对帮扶干部和扶贫对象进行精准管理。
扶贫故事》》
吴家村村民宋先权:
借款养牛脱贫 带动一方致富
“宋先权养牛了,还一口气养了10头!”去年10月,一则消息让酉阳县可大乡吴家村的众多村民很是惊讶——一个建卡贫困户,哪来的钱创业?
吴家村很多村民都知道,2014年被评定为贫困户的宋先权负担很重:女儿读大学、儿子念高中,父母年事已高需要赡养,全家生活仅靠他和妻子务农的微薄收入勉力维持。
宋先权曾贩过牛、羊、猪,对养殖业行情比较了解。新一轮脱贫攻坚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经与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合计,宋先权决定发展肉牛养殖创业脱贫致富。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宋先权向乡政府提出“产业借款”申请,通过县上建立的“产业借款基金池”顺利获得4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发挥自己挑选优质种牛、善于“砍价”等的优势,在市场上仅花了3.47万元就买到包括两头怀孕母牛在内的10头种母牛,并利用剩余资金建好了牛圈,买了保险。随后又借助“信贷提升”政策,向银行提出了3万元免抵押、免担保、全额贴息产业贷款申请,打了个时间差,采取“以贷还借”的方式先还了3万元借款。
如今,宋先权依托1万元借款和3万元贷款,养殖的肉牛从原来的10头发展到了17头,产业梦渐成现实,有望今年顺利脱贫。
目前,宋先权联合其他4户贫困户成立了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包括4户贫困户在内的5户社员存栏肉牛77头,预计实现户均增收6万元以上。
得益于宋先权的示范带动,吴家村34户贫困户采取抱团借款、联合贷款、先借后贷等方式发展产业,在家贫困户借款率达81%,成功培育油茶基地3000多亩,发展牛、羊、鸡等养殖户28户,真正实现了在家贫困户自主创业全覆盖。
文/彭光灿 张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