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在全市建立尽职免责容错机制,建立干部联系企业、包靠项目长效机制,出台项目落实问责办法,制定再造基层基础的实施意见,新确定实施一批惠民实事――开局“十三五”,高新区用一套“组合拳”,打出了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居民幸福等各项工作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全区上下要切实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担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创新突破,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更高层次新发展,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加快建设一流国家高新区。”在5月4日召开的高新区“解放思想看齐对标加快建设一流国家高新区”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初宝杰的讲话掷地有声。
高新区坚持以科技化为引领,国际化为方向,生态化为关键,法治化为保障,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资金融通成为加快发展的“三大抓手”。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高新区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总体要求,推进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后劲。招商引资则瞄准高端制造业、大院大所、高端人才及现代服务业项目,为未来发展储备充足动能。资金融通着力放大财政资金撬动效应,探索多种融资模式,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在资本市场打造“高新板块”。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高新区依托现有优势和基础,做大做强动力装备、声光电子、生命健康、软件信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拓链扩群、提质增效,加快实现“园区化布局、链条式聚集、集群化发展”,打造一批千亿产业集群、千亿园区板块。推进孵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搭建集群式高端公共技术平台,以“高精尖缺”导向发现、培养、聚集各类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科研团队,打造独具优势的人才品牌。
建设国际化现代新城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为此,高新区围绕群众关心的设施配套、社会保障、义务教育、旧村改造等热点问题,着重落实首批30件民生实事,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同时,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突出国际化导向,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运营,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和发展活力,努力使城市沿着紧凑、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的国际化现代新城,高新区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狠抓干部作风建设。近日,该区制定印发了《关于再造基层基础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让广大居民群众早得实惠、早见成效。全区干部队伍大力倡树使命强烈的担当意识、善作善成的实干意识、敢于突破的创新意识、走在前列的争先意识,狠抓落实,积极投身“三次创业”发展大潮,为打造国际化现代新城、加快建设一流国家高新区不懈奋斗。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孙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