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区要新发展,改革任务是硬任务,改革责任是硬责任。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贵安新区虽白手起家,却善于将中央、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支持政策充分应用到开发建设上,经过短短的3年时间,实现了从一张白纸到“一年有框架、两年有效果、三年有形象”的跨越。
改革增添发展动力,贵安新区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增强改革创新精神,提高改革行动能力,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开放型经济、开发建设模式、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重点改革事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新区打造全省综合改革先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贵安新区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坚持顶层设计求质量,绘制好改革设计图;坚持探索创新求特色,树立好改革新样板;坚持问题导向求实效,找准改革发力点,以改革创新成果推动新区走新路。
贵安新区依托大学城在产业园区打造创客基地。
贵安新区大学城大学生创客向客人展示设计。本报记者李中迪摄
“泰豪·e时代”以数字文化为主题建设万国美食汇、主题文化街区,以及各类主题性场馆。通讯员傅泊霖摄
推动“双创”改革—— 搭建创业平台助力创新硕果
正值毕业季,贵州民族大学大四学生曾德义没有忙着去聚餐、游玩,因为他不仅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更是一名创业者。
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创客联盟总部基地,曾德义的办公区只有一个办公桌、电脑和部分文案,然而,由他和同学创立的酷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成为这个创客中心的明星企业,今年新年刚过,他们在创客联盟总部基地的帮助下,拿到了500万元的天使投资。
“为大学生团队和教师团队创业提供平台和支持,是贵安新区推动创新创业的独特优势。”贵安新区创新创业执委会秘书处负责人李悲鸿介绍说,依托花溪大学城独特的智力资源,贵安新区积极推动教师研究成果转化,鼓励教师和学生投入创业。
自贵安新区成立以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成为贵安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关于扶持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大学生在贵安新区创新创业落户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政策文件,梳理推出52条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吸引众多初创企业和创业者落户贵安。截至目前,贵安新区初创企业申请资金扶持58家,审核通过并兑现的创业企业及平台25家,兑现资金142.7万元。
政策做保障,平台是关键。贵安新区先后开工建设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创客小镇和创客园等创新基地,联合高校和企业建设了11个“双创”孵化平台,贵安创客联盟总部基地、高端智造空间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贵安中小企业云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高品质平台的搭建,引来众多企业落户贵安。截至2016年5月,贵安新区新增创业企业4561家,带动就业10648人,仅一季度新增企业181家,带动就业772人以上。同时,所有入园企业均围绕贵安新区5大主导产业,借力贵安新区大数据、高端装备、大健康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贵安新区已申请认定科技型企业49家,申报2016年科技型种子企业、研发攻关、平台认定、成果转化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企业15家,申报资金达1200余万元,同比增长260%。
更让落户贵安新区初创企业感到惊喜的是,贵安新区与多家机构合作,以“平台 大数据线下服务”为手段,采用“一网”、“一厅”、“一学院”、“一资金”、“多基地”模式,提供政策、政务、人才、资金、服务、技术一站式服务体系和线上项目申报平台。并引进贵州银行,成立贵安创客银行,通过“双创贷”产品,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共申请资金294万元。
同时,贵安新区依托大学城各高校,积极打造“一周一论坛、一月一赛事、一季一嘉年华、一年一大会”的创新创业活动交流平台。“我们几乎每周都会参加创客论坛,听听别人的创业故事和经验,从中吸取企业成长需要的能量。”曾德义说,他们非常感恩贵安新区给大学生提供的创业平台,他会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的人来贵安创业。
行政审批改革—— “证照分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4月30日,贵安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方案印发,标志着贵安新区又一重大改革方案正式落地,而此时距离贵安新区在全省率先提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仅3个月。“贵安速度”促使贵安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全国第二家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地区。此次改革试点被视为贵安新区又一次具有突破性和超前性的探索。
围绕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贵安新区率先探索“取消办证一批、改为备案一批、自主办证一批、承诺办证一批、证照合发一批、严格准入一批”等“六个一批”证照分离改革模式,释放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推进“重审批轻监管”向“轻审批重监管”转变、“严进宽管轻服务”向“宽进严管重服务”转变,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政策落地后,很多企业第一时间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便利。贵安新区行政审批局市场服务处工作人员张松介绍,贵州康之家药业连锁有限公司成为贵安新区第一家获益的公司,他们的证照办理时限从原来45个工作日缩短到了10个工作日。
张松说,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核心要义就在于解决“办证多、办证难”的问题。
解决“办证多”——重在精简行政审批事项,采取完全取消或审批改为备案等方式放宽市场准入。
解决“办证难”——重在改革审批方式和降低准入门槛,“证”与“照”没有强制先后办理顺序,既可以“先照后证”或“先证后照”,也可以同步办理,以及边经营边办证、即办证即可经营等。
在探索“证照分离”改革的过程中,贵安新区敢为人先地提出了“自主办证、承诺办证、证照合发”3种力度空前的先行举措,切实向社会和市场充分放权,全面改革行政审批模式和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实现商事登记与行业行政许可审批相对独立,最大限度减少“办证”对市场主体从事经营活动不必要的制约和约束,积极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六个一批”证照分离贵安模式。
“六个一批”证照分离改革模式的推广并不意味着进入市场门槛的降低,贵安新区同时推出了协同监管、分类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动态监管五项监管机制,强化事后监管工作,真正做到“宽进严管重服务”。
自“证照分离”改革实施以来,贵安新区50项行政许可事项先行开展改革试点,目前,新区市场准入类审批事项由法定30天缩减为1个工作日,有120项可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注册登记“立等可取”。新区创新创业活力正不断增强,今年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同比增长80%和179%就是最好的证明。
大数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链融合”促商用政用民用
贵安新区充分把握大数据时代和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的机遇,坚持“快做、优做、强做、新做”,坚持“数据是资源、应用是核心、产业是目的、安全是保障”,大数据全产业链、全治理链、全服务链“三链融合”的贵安模式正加速形成。今年5月,贵安新区与上海贝格计算机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在花溪大学城双创园正式签署了《贵安贝格大数据小镇项目合作投资协议》,同时贵安贝格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双方将合作共建贵安大数据小镇,规划年产值30亿元,力争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大数据采集与清洗基地。
这是贵安新区在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的模式中一项重要工作。
上海贝格计算机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李常青说,贵安大数据小镇将引进大数据上下游产业链公司,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同样进驻贵安大数据小镇的还有由上海云信留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贵安新区三方共同投资成立的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数据宝公司总裁汤寒林说:“大数据清洗是大数据产业的一个基础。”由此可见贵安力争打造的中国最大的大数据采集与清洗基地对于整个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目前,贵安新区已成功引进三大通信运营商、富士康、华为等绿色数据中心,国家级大数据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引进高通公司核心技术,合作开发先进服务器芯片,打造大数据核心区域;引进微软、IBM、新浪、浪潮、华大基因、联影医疗、中金数据等一批大数据产业引领性项目,在全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领先优势。通过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贵安新区积极培育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近日,贵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构建的审批服务云平台正式上线,其以审批云、监管云、监督云、招商云、证照云、中介云等“六朵云”组成的审批服务云平台就是充分运用大数据优化政府职能、提升治理能力的有效案例。审批服务云平台全力构造阳光智慧政务,积极实现大数据全治理链的运用,确保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此外,在推动大数据全服务链的过程中,贵安新区落实大数据在社会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精准实时发现需求、提供服务,打造大数据民生保障综合平台,构建大数据民生服务管理体系。目前,贵安新区与省大数据办、中移在线合作,在贵安新区试点“大数据精准扶贫运营管理云平台”,全面开启新区大数据精准扶贫模式。
贵安新区政务服务大厅。本报记者李薛霏摄
贵澳农业科技园,工作人员通过手机软件,可智能控制蔬菜大棚内的温度湿度。本报记者李薛霏摄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