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二狮滚金球,三川九漏四码头;五庵六寺七星路,八街十巷任君游;百样风景都齐备,两重城门守北丘;千重山水甲天下,万里江河通柳州”。
这是一首以数字排列的地名诗,近似于顺口溜,可能早在清代就在柳州坊间流传。短短几句,便将旧时柳州水、陆的便利交通和山川秀美表达得淋漓尽致。2006年时,它被收录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历史文化丛书》中。
柳州素有“桂中商埠”之称,在母亲河柳江的孕育下,从古至今柳江两岸一直是柳州最繁华的商业地带。
旧时繁华江边起
在城中区,有一条翻新的灰色骑楼街,这里白天车水马龙,夜晚人声鼎沸,这是小南路。
从前,因小南路位于渡船码头、汽车渡口附近,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它是我市最繁华最热闹的街道之一。小南路原名小南门大街,曾有大小店铺120多间,其中经营棉纱、布匹、丝绸、蚊帐的商店有60多间,占布行总数80%以上,百货商店也多,于是被人们称为 “苏杭街”。在20世纪40年代初,小南路和中山西路、斜阳路几条街交岔路口一带,是小食摊点夜市、江湖卖艺、抗日文艺宣传最红火的地方。
曾经,柳州还有条“沙街”。如今,它是风光旖旎的柳江路。
旧时柳州有城墙,城门早开晚关,商旅不便,一些商贩就在沙滩斜坡上建起简单的茶店,招揽生意。后来发展到开设货栈商店,代客买卖。曾经的沙街有陶瓷铁锅、五金白铁、竹器棕缆、旅店饮食等行业,但仍是代客买卖的平码行的生意最大,成为本地人和过路客的必到之处。在民国初年,沙街上比较著名的平码行有益昌行等十家,到1937年抗战前夕,平码行成立经纪业同业公会时,已有会员二十五六家。
这些依江而发展起来的街道,是从前柳州最繁华的地区。
现代商业领潮流
如今,柳江边的商业发展更胜旧时。
在柳江西岸,最热闹的莫过于老牌的五星—青云商圈。8月,在五星街头“流逝的时光、不变的情怀”老柳州商业诚信文化展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十八婶芝麻糊、罗氏鸭脚轩、李家香甜品、广雅云吞、姚记豆腐花……这些五花八门的老品牌展示摊位,让许多市民停下了脚步。不变的味道让人们回忆起旧时光,从商家写满自豪的脸上,人们读出了“诚信立业、稳健行远”的道理。除了五 星—青云商圈之外,河东商圈也凭借阳光100、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吸引了国内外一线品牌商家和总部企业强力进驻,成为了众多消费者体验时尚、休闲购物的必选之地。
与五星商圈一江之隔的对岸,以谷埠街为代表的柳南商圈正续写辉煌。谷埠街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成为了柳州最大的谷米市场,如今的谷埠街却早已转变身份,成为集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圈。
每到夜晚,散步到柳江河畔文昌大桥旁,就能看到不远处窑埠古镇的灯火通明。现代的建筑技术不仅重现了过去商埠的繁盛面貌,也为如今的市民提供了一个新的休闲好去处,更成为了创业者逐梦的舞台。窑埠古镇商业管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窑埠古镇的商业街区招商中有不少来自各地的80后甚至90后创业者。年轻人的加入,新想法的实践,也让这里的商业发展充满了时尚气息。良好的商业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家入驻、举办活动。创业,让窑埠古镇从内到外焕发出新的光彩。
精神财富代代传
有形的物质财富固然宝贵,但无形的精神财富更令人珍惜。
自古以来,柳州作为桂中商埠,广东、湖南、福建、浙江等地的商人竞相来柳创业,造就了柳州不保守、不排外的包容秉性。如今,各地的创业精神与柳州精神深度融合,熔铸成了新一代的柳州商业文化的内涵。在这个崭新的经济时代下,工业4.0、互联网+、“双创”,一个个新变革与新浪潮正在奔涌而来。柳州的商人们也跃跃欲试,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以“三桥一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项目贯通南北、衔接东西,构筑日益完善的交通体系;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热火朝天、气势如虹,高扬起城市东扩的战略旗 帜;民生“蛋糕”越做越大,民生项目惠及千家万户;“十大农业工程”顺利收官,城乡统筹“协奏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花园城市”“百里柳江、百里画廊”项目深入实施,和谐之音在青山绿水之间流淌……每一个领域的“落地开花”。
一次又一次的浪潮翻新,正是柳江边商业文化不断发展与成长最有力的见证!多年来的砥砺奋进,不断地执着前行。在福布斯中文网站发布的2015年中国100个最佳商业城市榜,柳州名列其中,面对着日新月异的龙城,百姓心中涌动的不仅是欣慰与自豪,更多的还有责任和使命……
编辑:zhongbp 责任编辑:孙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