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20日,“2016年湖南(上海)投资贸易洽谈周”(以下简称“沪洽周”)在上海举行,株洲高新区组团参加此次活动,共签约10个项目,项目总投资共计33.79亿元人民币、外资5000万美元。副省长何报翔,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市领导何剑波、杨胜跃,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智,天元区区长董巍参加相关活动。
引进来:重点项目纷纷落户
在8月18日上午举行的湖南省项目推介主场“湖南制造强省建设合作对接会”上,株洲高新区签约4个项目,中港印CBF项目、全自动食品装备生产线项目、龙创汽车设计项目、亿华电动车辆生产基地项目纷纷落户。
在8月18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工商界知名人士恳谈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国家新能源机动车检测中心株洲分中心落户株洲高新区。
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位于上海,是目前我国唯一开展新能源机动车及其零部件产品检验的专业检测技术机构。该中心拟借用中车株洲所在设备方面的优势,在株洲高新区成立新能源机动车检测中心株洲分中心,主要承担中部地区新能源机动车整车及零部件检测业务,项目总投资为10.9亿元(包含后期试车道建设)。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为湖南及周边贵州、湖北、江西、广西等省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可以开展委托业务、3C认证、公告业务、国家强制试验检测业务等。
走出去:动力产业专题招商
8月19日上午,“中国动力谷产业对接暨市情推介会”举行。这是2016年“沪洽周”的专题招商活动之一,也是湖南省首次针对动力产业进行的专题招商活动。
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致欢迎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做动力产业主题演讲。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轨道交通城、株洲航空城、武广新城片区综合开发、天易科技城自主创业园等10个重点招商的动力产业项目精彩亮相。
阳卫国在欢迎辞中指出,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合作是成功的基础,株洲的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既具备雄厚的动力产业基础,又打造了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合作不仅仅是投资商贸合作,更在于新的理念、技术交流和各方面建设的共同推进;株洲将与长三角地区以及各动力企业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相信这样的合作能取得发展新成果。
当前,株洲的轨道交通产业独树一帜,通用航空产业加快发力,汽车产业发展态势正劲。依托这三大动力产业进行整合,湖南省及株洲市正努力打造中国动力谷。定位为中国动力谷引进和培育企业研发机构核心载体的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在正式开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签约企业66家;其中,研发中心入驻高端创新企业团队22家,加速器入驻企业16家。此外,还有15个高校、科研院所在园区设立了科研成果转化基地,10位院士设立了院士工作点。
当天上午,株洲高新区成功签约华品轨道交通、金属双极板氢燃料电池产业化、韩国大世汽车座椅、菲斯罗克电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增强现实技术(AR)系统解决方案等5个重点项目。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孙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