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川省邻水县甲乙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助力贫困村产业发展 凸显合作社益贫原旨

2016-10-08 16:07:56  来源:甲乙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作者:何正超

两用香椿基地

一、基本情况

邻水县甲乙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7月。注册资金320万元,初期成员105人,现有成员320人。成员范围涵盖了县冷家乡的偏桥沟村、五家沟村15个村民小组的贫困农户,合作社主要从事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木的种植销售;木本油料、木本蔬菜的种植销售;林业苗木及绿化花木种植销售和森林康养生态休闲等。

2015年10月被四川省农业厅等10部门授予省级示范合作社称号(川农业[2015]85号文件);2016年1月被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吸收为第一届会员社。

二、基地建设情况

合作社于2011年初营造短周期工业原料(巨按)1400亩,现已成林待伐,蓄材约11000立方米;2015年建成菜、材两用红椿基地500亩;今年合作社已全面打造菜、材两用的“巴山红”香椿产业基地,其中五家沟村发展400亩,偏家沟村发展750亩,共1150亩。目前土地已整理完毕,将于十月底完成全面秋植。到年底,合作社将拥有1650亩的菜、材两用香椿生产基地。

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县冷家乡党委政府和两个村的村支两委高度重视并予以大力支持,积极协调县级相关部门,争取项目扶持。2015年交通部门以通村公路项目支持合作社,在原料林基地硬化了道路4公里;林业部门以增产抚育项目对1400亩巨桉林进行了全面抚育,并用低产林改造项目支持了500亩红椿基地建设。2016年水务部门以“小农水”项目在原料林的基地中实施了10000立方米的水池建设;移民扶贫部门以专项资金在两个村的在建红椿基地中建设了100立方米的蓄水池8口,1.2米的生产人行道路8公里。

三、介入产业扶贫方式

今年4月,我社以竞标的方式对五家沟村产业扶贫进行了开发,以双方协商自愿的方式参与了偏桥沟村产业扶贫开发。双方合作总的原则是:土地入股,保底收益,利润分成。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也可以总结为:“支部+合作+贫困户”的创新模式。五家沟村1、2、3、4、5五个村民小组220户村民,以400亩坡地和撂荒地入股合作社,作为合作社成员,其中20余户未在产业区的在册贫困户,通过土地调整,也进入了产业区,让他们成为合作社成员,享受与合作社成员同等利益,保底收益是合作社从苗木定植后的第一年起,向入股农户支付固定入股分红,每亩分红标准为160元。(160元/亩的标准略高于周边乡镇村组农户土地流转平均价格,因其一般为150元/亩)。农户不冒风险,不承担亏损。在第三年菜用香椿投产产生利润后,农户按15%的比例获取收益;同时以净收益的5%作为村委会的管理协调费,来解决村集体无收益的问题。偏桥沟村1、7、8、9四个村民组280户共750亩土地的产业扶贫项目,完全按照五家沟村1、2、3、4、5五个村民小组的模式进行复制操作。

这种模式使合作社成员及贫困户有了三条收益途径。第一是每年固定收益(入股每亩160元);第二是在基地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务工收益,五家沟村务工人员60元/天,偏桥沟村50元/天;第三是利润分成。

这种利益联结方式,兼顾和协调了矛盾的两个方面:合作社经营投资人作为市场主体,按80%的分配比例获取收益,使风险和收益对等的市场原则得到体现;同时,合作社以20%的分配比例让渡经济利益,使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性益贫性原则也得到了体现。通过今年介入两个村的产业发展,我们觉得合作找到了健康发展的捷径,也获得了做大做强的动力。

四、今后发展方向

1、做好“1+2”,向现代农业迈进。以工业化成果提高装备水平,逐步实现生产作业的小微机械化、生产管理信息化、数字化与精细化。合作社刚购入4个型号的小微除草机和旋耕机,也正在培养一批机手,目的是大幅度提高生产作业的效率,解决农村劳动力日渐枯竭的现实问题。日后在土壤和环境,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逐步实现监测自动化和系统化,并引进和运用植保无人机等先进的农业装备。合作社理应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做好“1+3”,向“庄园经济”靠拢。一是依托现有的原料林,加上在周边流转的2000余亩集体山林,兴办民营森林公园发展森林康养业。二是依托1650亩菜、材两用香椿基地,发展观光、体验和休闲农业,挖掘潜力,扩大成员就业范围和拓宽收益渠道。
只有把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合作社才有光明的前景。

五、困难与期盼

一是劳动力素质低,劳动效率低和人工成本高。目前基地的务工人员基本构成情况是:60岁以上的占40%,50岁以上的占40%,50岁以下的占20%,40岁以下的几乎没有。生产上亟需有文化懂农事的职业农工。但合作社没有培训的条件,也支付不了高昂的培训成本,希望政府能通过培训引导,以形成职业农业工人的劳动力市场。

二是资金压力大,融资门槛高。合作社成立以来至今出于生产周期的原因,仍处于资金净投入阶段。在2018年红椿投产采摘以前,有近200万元的生产费用资金缺口。希望金融部门对合作社降低融资门槛,简化手续。扶持合作社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户奔小康。

三是人才支撑不足。合作社要发展壮大,需要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核心业务团队。理事会、监事会代替不了日常管理,合作社的带头人包揽一切的现象只能是在初创期才会有效。人才的培养殊非易事,面向社会招聘又成本高昂,而且懂得合作社政策法规和经营运作的人才又十分短缺。既然国家可以补贴大学生自愿者做村官,是否可以补贴大学生进合作社呢?

四是装备水平低,基础设施方面需完善。目前基地的生产仍然是传统甚至是原始方式,效率低,抗灾力弱。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整合政策资源,直接面向合作社。现在我社需要一批小微农机设备和整套抗旱、灌溉用管道系统,需完善基地内生产机耕道等等。如无政府政策扶持,合作社自身则无资金投入能力。

五是我社今后的主要产业是菜、材两用香椿项目,其中菜用部门是核心农产品。只有一开始就走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的路子,才有光明的未来。香椿生产需要大量的优质有机肥。但现在一方面在拆除养殖场治理污染;一方面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又缺乏有机肥源。我社希望在生产基地附近建有一个具备厌氧发酵处理能力和干湿分离设备的高标准养殖场,并为基地生产提供足够的沼液沼渣。也就是希望县农业发展公司引进的正大集在已选的点上能落地建设标准养猪场,为我社打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最后一公里道路。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