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长寿工业园区:打造长寿就业主战场 农民乐业致富新高地

2016-11-07 10:24:56  来源:中国工业园网  作者:SystemMaster

(原标题:长寿工业园区:打造长寿就业主战场 农民乐业致富新高地)

七年累计招工25121人,劳务收入超50亿元

华龙网11月7日10时讯(记者 刘长林 特约记者 傅智治)“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初见黄七,他正与妻子左汝碧搭档在工业园区佳禾门业清扫木屑和垃圾,嘴里轻轻哼唱着《走进新时代》。

七年蝶变!长寿工业园区的发展成果已走出冷冰冰的数据和总结,融入辖区农民温暖的日常生活,园区周边的农民正如黄七哼唱的那般:走进了新时代。

一家五口 聚少离多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曾经天各一方的一家五口人,因为工业园区的发展,重新团聚。

葛兰镇黄家坝村1组黄七、夫人左汝碧

年过六旬的黄七家住葛兰镇黄家坝村1组,2007年,葛兰镇与恒河果业联手,在黄家坝村统一规划,建万亩标准化示范园,打造国际晚熟杂柑出口基地。在此轮产业结构调整中,黄家坝全村土地整体流转。

“失地”对于靠务农为生的黄七一家意味着“失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家五口仅靠地租糊口。2007年至2008年,女儿黄建琴,儿子黄建平,女婿王志强曾断断续续在恒河柑橘基地打过零工,由于工作不稳定,待遇偏低等因素,儿女们最终选择离乡背井,外出谋生。

黄七及妻子因年龄原因,不得不留守家中,成为“空巢老人”。儿女们先后前往广州、东莞、福州等沿海城市流动就业。一家五口仅在春节才能短暂团聚,节后,黄七常常站在村口高高的土坡上,目送儿女们一个一个离开,直到背景渐渐模糊,消失在视野里,他才极不情愿地转身,缓缓往回走。这时,黄七总想:“如果能在家门口就业,那该多好!”

其乐融融 同厂就业

就近就业,机会说来就来。黄七回忆,大约是在2010年,邻镇新市镇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挖机轰鸣、吊塔林立、大货车川流不息,也就1年多的时间,荒坡荒地上崛起了许多办公楼和工厂,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中国家居(木业)产业基地”高耸入云……

大批企业的到来,送来了黄七渴望已久的工作岗位。2011年、2012年,豪迈、双羽、名风、佳禾等木门企业联合招工,一次性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既有木工、抹灰工、机雕工、贴纸工等技术岗位,还有清洁工、门卫、月嫂等勤杂工种,招聘企业还打出了“买五险”、“免费培训”、“包食宿”等诱人宣传。

“建平,你也回来看看,好多乡亲都回来上班了。”2012年年初,黄七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儿子打电话。在东莞从事机雕的黄建平怀着试试看的心态,到佳禾门业做工。让他没想到的是,23天结了2700元工资。黄建平说,熟悉机器后,效率可提高30%。当晚,黄建平拿着结算的工资反复权衡,最终决定留下来。在黄建平看来,在沿海城市打工,虽然收入较高,但始终没有归属感,家门口就业,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小,一举两得。

一家五口(黄建平 机雕)

两个月后,姐姐黄建琴被弟弟“劝”了回来。黄建琴参加了25天的带薪培训,熟练地掌握了贴纸技巧,成为了一名初级技工。雕花纸每张3元,平板纸每张2元,黄建琴每月能有3000多元收入。不久后,丈夫王志强也加入其中,从事过木工的他很快上手,干起了下料工。核算不同木门的规格、版型、材料、大小。每月能有4000多元收入。

黄七和左汝碧也顺利地进入佳禾门业,干起了清洁工。左汝碧每月800,黄七每月1000,两老感觉十分满足。

工业崛起 岗位等人

以渝宜高速公路为轴心的长寿工业园区,涉及沿线农业人口35万人左右,占长寿全区农业总人口50%以上。在长寿区统筹城乡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城乡统筹的重中之重。

“连续五年低于0.2%,这个数据完全超乎我们的预料。”新市街道社保所所长杨华容坦言,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很多人都质疑,能否起到统筹城乡的作用?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七年来,工业园区累计引资113.6亿元,引进企业14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64亿元。发展事实证明,工业发展的速度力度与当地农民产生了极大的关联度。工业园区正成为当地农民的就业基地,致富高地。

杨华容说,建设工业走廊以前,新市街道城镇登记失业率最高近2.5%,许多农民眼巴巴地指望着镇政府,能帮着谋个职业,哪怕看个门、扫个地,一个月也有几百块收入。随着征地拆迁的强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高峰时期,一个星期就有近百人求着政府找工作,苦于没有企业,政府也是爱莫能助。

“转机出现在2011年,当年,入驻企业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许多企业均打出了买 五险 ,包食宿,免费培训等福利。”杨华容说,2011年的招工创造了新市历史上多项纪录:招工总人数最多,招工工种最多,薪资待遇最高,福利条件最好。从2011年开始,新市工业组团每年的招工人数都在2000人以上,园区发展带来的大批量招工,彻底改变了新市的劳务供需结构。以前是“人求岗位”,现在是“岗位等人”。没有工业园区的发展,绝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基地 致富高地

不仅仅是新市街道,工业园区辖区内的葛兰、双龙、石堰、海棠、双龙等镇,城镇登记失业率均不超0.5%,工业园区辖区街镇的就业指标连续多年在全区名列前茅。据不完全统计,七年来,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累计解决就业25121个,累计产生53亿元的劳务收入。

就业岗位不仅数量多,而且结构好。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了油漆工、焊工、木工、食品包装、食品检测、机械制造、行政管理、综合文秘等20余大项100余小项的就业机会。针对“拆迁农民”和“4050”人员,许多企业都提供了“免费岗前培训”、“带薪实习”等机会。园区管委会还组织“迎春送岗”、“暖心行动”等公益活动,针对特别贫困户、“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员、特殊人员,开展“包容性”就业,提供洗菜工、清洁工、门卫、仓库管理员等辅助性岗位200余个。

目前,工业园区已形成“常年招工”的用工格局,劳务需求以技工为主,勤杂工为辅。技工考核实行“考绩制”,每月各类收入5000元至12000元不等,勤杂工考核实行“考勤制”,每月各类收入1200元至2400元不等。员工享受社会保险、国家法定节假日,企业提供食宿,年度优秀工人可报销往返车费,享受公款旅游福利。

长寿工业园区主任孙廷胜介绍,未来三年,园区将共有140家企业建成投产,累计解决40000个就业岗位,形成每年25亿元的劳务经济规模,工业园区将成为长寿就业的主战场,农民乐业致富的新高地。

(原标题:长寿工业园区:打造长寿就业主战场 农民乐业致富新高地)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孙淑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