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根与魂”,如何抓住产业变革带来的宝贵“机会窗口期”,不断开拓创新发展新局面?苏州高新区把着力点放在了“高”和“新” 这两个字上。
11月7日上午,苏州高新区3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达343亿元,持续壮大了高新区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轨道交通、医疗器械、新能源、地理信息等5大千亿级新兴特色产业集群。呈现出特色新兴产业集中发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特点,为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再添新砝码、新动力。
苏州高新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开业仪式现场
苏州高新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开业仪式现场
抢占创新“制高点”
创新需要“快人一步”的智慧,不断抢占国际新产业革命的“制高点”。
以新能源汽车领域为例。作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此次开工建设的力神电池(苏州)有限公司致力于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心脏地带”――动力电池。该公司投资总额50亿元,本次二期项目新增建筑面积5.3万平米,规划产能40亿瓦时,产品为圆柱型锂离子电池芯和动力电池PACK,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60亿元,员工规模900余人。
此外,以阿特斯光电、保利协鑫科技为龙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以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为核心的医疗器械产业前景广阔,成为江苏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创新更需要“众志成城”的合力。在加速集聚“大院大所”等创新资源、打造创新载体的同时,更需要引导企业激发“内生动力”。
此次集中开工开业的项目中不乏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型企业。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北京长城华冠的全资子公司。作为前途汽车的技术研发中心,公司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技术的研发投入,目前已有办公面积3000余平米,另外将新增6000余平米,同时引进各类研发人员、产业专家400余人,员工总数超过500人,预计年研发投入超5亿元,将成为中国最前沿的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及创新中心。
数据统计,高新区累计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5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近70%,列苏州全市第一。
谋求创新“乘数效应”
创新还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只有不断加大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收获创新发展的“乘数效应”。
如果说,2010年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是香港上市公司保利协鑫集团在高新区“小试牛刀”的话,那么,协鑫中国总部的开业就是其长期战略布局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协鑫中国总部是集团产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总机构,负责国内业务集团化管控。拟通过旗下金融控股集团设立协鑫中国总部产业并购基金,规模150亿元。同时,将在苏州高新区建设储能电池、动力电池+PACK大型储能、光伏高效硅片、金刚线、充电桩、智慧交通、能源互联网及科创园区、智慧小镇、文化旅游等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超400亿元。
苏州市副市长、虎丘区区委书记徐美健表示,这些项目的开工开业,不仅是支撑高新区经济稳定增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增强转型发展后劲的有力抓手,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新区加快迈进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的坚实保障。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孙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