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快建设全国一流高新区为总目标,到2020年左右,宜昌高新区力争进入全国高新区50强;到2025年左右,宜昌高新区力争进入全国高新区30强;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宜昌高新区进入全国高新区‘第一梯队’,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达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标准,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这是近日宜昌高新区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一流高新区的实施意见》确立的目标。
据悉,该区将以加快建设全国一流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总统领,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园区平台为载体,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持续在增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产业转型的主战场、创新引领的主标杆、产城共融的主阵地、开放合作的主窗口。
按照“一年一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翻一番”的总体要求,力争到2020年,全区科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全面翻番,占城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经济规模、质量、效益显著增强,成为宜昌大城建设主引擎和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新动能。其中,全区科工贸总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该区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具有潜在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打造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临空临港、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区域性新兴显示产业基地和世界最大的背光源研发制造基地,技术和规模全球一流的循环化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国内一流的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材料产业基地、电磁材料产业基地和中部地区临空临港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力争到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以上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打造中部地区创新创业新高地。
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精神,牢固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生活相得益彰、和谐共处,打造与国家一流高新区相匹配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态人文环境。力争到2020年,全区开发建设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单位GDP能耗降低50%,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全面建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该区还将抢抓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获批机遇,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入研究自贸区相关政策,按照“放、管、服”相结合的改革思路,深化市场准入、行政审批、市场监督、综合执法、社会信用、民间金融等领域改革创新,建立适应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投资规则和体制机制,探索形成一批可向全省、全国推广复制的经验,成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开发和展示形象的重要节点窗口。(通讯员 高新宣)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孙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