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美国田纳西大学携手成都高新区共同培育3D打印产业

2017-03-01 09:45:08  来源:中国工业园网  作者:SystemMaster

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中心副校长史蒂文・古德曼参观成都高新区沙盘

国际在线四川频道报道(刘江):“3D生物打印技术正在掀起一场医疗革命,未来人类的生活将因此而改变。”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中心副校长史蒂文・古德曼(Steven Goodman)日前在成都高新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眼下,全球逾百家科研团队正对3D生物打印技术紧张攻关,而成都高新区一家年轻的生物医药企业在这场竞技中抢占了先机,取得重大突破――去年12月,成立于2014年9月的蓝光英诺宣布,全球首例3D生物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在体试验成功。该技术有望解决人工血管堵塞的世界性难题,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这也意味着人类朝着3D打印器官移植又迈进了一步。

“蓝光英诺的3D生物打印技术对未来临床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希望跟成都高新区以及蓝光英诺建立长期深度的友好合作关系。”2月22至26日,包括史蒂文・古德曼在内的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团一行7人来到成都高新区参观考察,感受这里产业发展的“加速度”。

座谈会上,美国田纳西大学和蓝光英诺表示,将依托成都高新区雄厚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设立美国田纳西大学成都校区,并建立作为共建校区及未来3D生物打印人才临床培养、临床应用转化基地的心血管专科医院。通过积极推动这一国际合作项目在蓉落地,建立成都高新区国际技术与国际人才合作长效机制,打造海外人才交流基地和离岸人才培养基地。

“在成都高新区的战略布局中,生物产业是举足轻重的支柱型产业。”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赋表示,成都高新区着力打造生物产业新千亿集群,聚焦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智慧健康等产业领域,串联研发、制造、流通、服务等多个环节,以天府国际生物城为重要载体,汇聚世界领先的创新人才和要素。与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将进一步助推成都高新区培养生物医药高端人才、培育本土优势企业,构建产业发展要素完善、创新创业氛围活跃的生物产业生态圈。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生物企业1336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0人。2016年,生物产业实现产值230亿元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超过130亿元,同比增长达15%。

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将3D打印技术打造为成都新标志

“成都高新区是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1436.5亿元,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中升至全国第3位……”2月24日,站在天府高新视窗展示大厅内,听着讲解员介绍高新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情况,田纳西大学代表团的代表们神情专注,频频点头。



来宾体验模拟驾车

面对展馆内的高科技设备,教授团成员兴趣浓厚。在“城市自驾游”仿真设备前,田纳西大学协理副校长诗凡尼亚・可米尔(Stephania Cormier)现场体验了一把模拟“自驾”――坐上仿真汽车,在屏幕上的街景中穿梭。两分钟不到,她就把车“开”到了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这个太酷了!”诗凡尼亚赞不绝口。

在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展示馆,教授团成员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我在田纳西大学主要负责药物研究。今日所见让我更加确信,来成都高新区寻求合作是正确的选择。”田纳西大学教授、药学院教授查尔斯・耶茨(Charles Yates)兴奋地说。

参观结束后,田纳西教授团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蓝光英诺企业代表就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构建3D生物打印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长效机制等进行了交流座谈。

“人们说起软件,谈的总是硅谷;说起生物技术,又总是圣地亚哥和波士顿。我们希望,通过与田纳西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将生物打印人工血管技术打造成为成都除了大熊猫以外的一个新标志。”蓝光英诺表示,为实现3D生物打印技术“成都研发、国内转化、全球推广”的布局,科研团队正着手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将在美国、英国等国设立分支机构,展开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这一领域。而今年年内,3D生物打印技术的临床试验将会正式启动。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孙淑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