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提升高度 延展宽度 聚心合力惠民生

2018-03-08 15:05:14

黔江舟白小学与重庆谢家湾小学联合办学

开展市民健康教育

黔江中心医院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教育和医疗历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话题,如何让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红利更进一步、更大范围普惠民生?

黔江区在教育方面采取多种有效举措,持续加力,努力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医疗事业上积极探索“医疗联合体”模式,大力实施健康扶贫等,实现医疗事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在提升高度的同时延展宽度,继续深入推进教育和医疗领域的综合改革,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提升区域教育水平

2016年,黔江区成功引进人和街小学、重庆八中、谢家湾小学、南开中学4所主城优质学校,对黔江区菁华小学、民族中学、舟白小学、新华中学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和引领。

去年3月,加拿大塔尔博特特雷尔学校帕梅拉·拜迪亚克校长一行五人到访人和街小学进行交流互动,作为人和街小学对口帮扶姊妹校,黔江区菁华小学11名数学老师受人和街小学邀请,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教研活动。

人和街小学为大家呈现了4节数学课、1节语文课和1节英语课做为两校教学研讨的课例,加拿大老师展示了“五连方益智拼图游戏”和“数学计算和测量的小组活动”的教学案例。课后中、加双方教师针对课例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选定、时间分配、学习方式、评价方式、课堂中老师角色定位等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探讨。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了差异,认识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对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进一步提高。”菁华小学参加教研的老师表示,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科的趣味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截至目前,黔江区深化5所主城优质学校帮扶引领该区相关学校发展,制定年度帮扶合作计划,开展教师447人次到主城帮扶学校学习培训,53名优秀教师来该区送教送培等工作。同时,实施1所城区学校帮扶引领3—4所农村学校,构建管理联动、资源共享、研训同步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城乡学校共互派教师174人送教送培和跟岗学习,举办校长论坛14期,开展校际教育教学交流展示等活动62场次,提升了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去年,黔江区采取集团化办学,通过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有效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学校改革发展内驱力不足等问题,有效提升了全区的教育水平和育人质量。

家庭医生送医上门

“医联体”实现资源共享

如果说二、三级医院是守护健康的堡垒,那家庭医生就是群众身边的健康守门人。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地推进了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去年7月下旬,黔江区水田乡启动了健康帮扶活动。按照“1+1+1”模式,即:区级医院一名医疗专家与镇卫生院一名全科医生以及村卫生院一名管理医生组成家庭医生团队,与辖区健康帮扶对象签约,为辖区居民提供包括预约门诊、健康技术服务、中医药服务、健康咨询等在内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签了这个协议,一个电话就能找医生看病,每年还有3次免费体检,今后我们看病真的是方便到家了。”家住黔江区水田乡龙桥村三组的低保户白开文,因高血压后遗症半边身子没力气,妻子郑仁琼患虹膜炎,双眼视力为零。如今,有了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白开文看病不再难。

截至目前,黔江区共建立了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200个,团队人员总数达749人。全区累计签约21.4万人,常住人口签约覆盖率达到46.32%,其中农村常住人口、城镇常住人口签约覆盖率分别达到63.4%、26.37%。区卫计部门通过打造一系列医联体、启动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全区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性和共享性。

另外,为了破解医疗资源不平衡这个难题,近年来,区卫计部门全面整合区内外医疗资源,积极探索建立了“医疗联合体”服务模式。如今,技术协作型、紧密型等多形式的医疗联合体模式,让黔江医疗机构与区内外的多家知名大医院实现了深度对接合作,不仅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也快速地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同时,黔江区还将服务体系延伸到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构建了知名大医院、区、镇、村这样的四级医联体,黔江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专家级的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教育使命在肩,医疗事业扶危济困,重在立行。站在新时代新起点,黔江区将砥砺奋进,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持续提升。

(重庆日报记者 赵童 蓝倩 本报记者 罗跃)

图片由黔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