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电商是条快速路”,这说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农村要想挖掉穷根,摘掉穷帽,开掘富源,实现脱贫致富,就必须紧抓互联网带来的市场机遇,搭上电商快车,走上农村电商这条快速发展经济的道路。
事实上,在脱贫攻坚这条道路上,重庆正在瞄准“电商扶贫”这一着力点,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一季度,秀山县脐橙、莲藕、紫薯和百合等农特产品的网络销售额达到1.2亿元,2万余户农户实现增收;自去年以来,奉节县农特产品网络销售额累计超过1.7亿元,带动了3.5万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
这些案例说明,要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要找准要害,精准发力,要顺应形势,创新思路,灵活决策。农村电商就是打通贫困地区致富路的精准发力点,是贫困地区积极拥抱“互联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创新之路。
重庆农村面积广、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农林产品多,拥有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过去,由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小农户与大市场脱节,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效益低,许多有特色、优质的农产品销路缺乏,卖不出去,一些地方守着优质农产品却依然贫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城市和农村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为贫困落后地区消除市场信息不对称,解决农产品“卖难”“价低”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发展农村电商,促进电商扶贫,也成为不少地方的发展共识。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些区县积极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农村电商,才为农特产品、庭院经济、乡村旅游开辟了网络销售渠道,使“小生产”对接上了“大市场”,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把产品和服务卖到全市乃至全国,改变了过去农民在田间地头等卖、提篮吆喝叫卖的状况,为贫困地区闯出了一条脱贫增收的新路。
无需讳言,农村电商要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对贫困落后地区的“造血扶贫”,仍需突破物流、人才、产品规范等电商瓶颈。比如,要解决“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工业品进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积极作为、主动搭台、整合资源,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电商平台建设和物流体系构建,打通物流“断头路”,降低物流成本,疏通电商发展的阻滞;要解决农村电商人才匮乏问题,则应该加强本地人才培训,积极引进外来人才,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对接专业服务企业,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引领示范效应,筑牢人才基础。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发展电子商务,进行电商扶贫,啃下脱贫“硬骨头”,我们既要精准施策、创新思路,更应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只有拿出思路,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用问题导向与创新思维去疏通农村电商发展的阻滞,借用互联网充分盘活农村与城市间的信息与资源,才能真正增强地方的造血功能,让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得实惠,拥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