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鹅池镇兜底户倪尔华的旧(左)和最近入住的新房(右) 黔江区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黔江区金洞乡鱼泉村2组兜底户李长江的旧居(左)和新居(右) 黔江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黔江区金洞乡鱼泉村2组兜底户李长江的旧居(左)和新居(右) 黔江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5月27日6时30分讯(记者 李天春 实习生 王思洋)在高山上的贫困户,住在风雨飘摇的破烂房屋里,那是一种怎么样的生活景况,如何帮助他们改变贫困面貌,各级党委和政府没少花心思。近日,记者在重庆市黔江区采访时了解到,该区在全国首创兜底扶贫搬迁模式,身处高山的深度贫困户不需要出一分钱,政府免费为其修建房屋、置办家具、购买生活用品等,只需拎包入住。此举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为如何做好高山生态扶贫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深度贫困户开始脱贫致富
5月17日上午,阳光明媚。77岁的敖洪宣刚从地里劳作回到家,破旧的胶鞋上沾满了泥土。坐在自家的院坝里,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烟,抽出一支烟点燃,袅袅的烟雾开始在苍老的脸上弥漫。
敖洪宣家住黔江区冯家街道马陵村,一家四口爷孙三代住在宽敞的平房里,从不担心风和雨。
在两年前,敖洪宣住的房屋可不是这个模样。
敖洪宣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老伴去世后,因为给儿媳妇治病,一家人一贫如洗,一家五口人挤在两间摇摇欲坠的木屋里,一到下雨房屋到处漏水。
儿媳妇医治无效去世后,敖洪宣和儿子敖明祥、两个孙子挤在破烂的房屋里愁眉紧锁,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3年,黔江区实施兜底搬迁,敖洪宣幸运地成为冯家街道第一批兜底户。当年12月,在黔江区人大办公室主任梁正华的对口帮扶下,敖洪宣不用花一分钱就住进了80多平米砖混结构的新房。
屋内厨房、厕所、家具一应俱全,甚至还配有沙发。走进新房子的那一刻,敖洪宣激动得老泪纵横,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发自内心。
住进宽敞的新房后,敖洪宣一家的生活开始得到了改变。儿子敖明祥在街道、村社干部的推荐下,经常能够找到工地打工,每月挣得到三四千元。他的大孙子成年了也在外打工挣钱,剩下的一个小孙子在读高中。一家人的经济条件开始宽裕起来,已经不再是贫困户。
兜底扶贫搬迁斩断了穷根
敖洪宣一家是黔江区高山生态扶贫的缩影,也是村里享受兜底搬迁政策的首批受益者。
黔江区始终坚持把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作为建设渝东南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和最大的扶贫工程、民生工程来抓。
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过程中,黔江区发现众多深度贫困户,即使得到3万元的政府补助也无力修建房屋,存在生态扶贫搬迁“搬富不搬穷”这一难题。
为攻克深度贫困户这一扶贫开发的“硬骨头”,让这部分贫困户斩断穷根,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窘境,充分沐浴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黔江区积极探索创新,在全国首创了独具黔江特色的兜底扶贫搬迁,深度贫困户不需要出一分钱,政府免费为其修建房屋、置办家具、购买生活用品等,深度贫困户只需拎包入住。
四步法保证了兜底户脱贫
兜底扶贫搬迁,让深度贫困人群看到了生活的阳光。
为确保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充分体现公平、公正,黔江区实施“四步法”加以推进。
第一步,甄别帮扶对象。将居住在深山峡谷、高寒边远地区,以及因残、因病、因灾等因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农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通过村社推荐、乡镇审定、区扶贫办核实等程序,最终确定了639户深度贫困户为兜底户。
第二步,规划建好房屋。由对口帮扶部门与村干部、农户一起,根据家庭人口等因素,制定搬迁地点、方式、时限、建房规模等帮扶规划,采取自建或代建的方式帮助兜底户修建一栋80平方米左右的砖混结构房屋。
第三步,完善室内设施。确保水、电等基础设施安装到位,配备厨房、卧室等生活用品,保证每户有1台电视机,让被帮扶户可直接入住。
第四步,加强后续帮扶。落实低保、残疾人救助等社保政策,保障病残等搬迁户基本生活;在产业发展资金、项目规划以及扶贫培训上给予倾斜,让兜底搬迁户真正“留得住、逐步能致富”。
高山生态扶贫方式的转变
兜底扶贫是黔江区在武陵山片区扶贫的一个创新,也是国内高山生态扶贫模式的有益尝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有的只是摸着石头过河。
黔江区实施的兜底搬迁,使高山扶贫方式出现了四大转变:
——由粗放式向精准式转变。过去,黔江区实施的扶贫模式粗放型的“重安排、弱管理、轻绩效”。如今的扶贫模式是问计问需于民。即以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为前提,集聚人力物力财力实施精准帮扶,完善贫困户贫困人口精准管理机制,创新开展“一对一”兜底扶贫搬迁,增强扶贫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精准性,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由单一式向复合型式转变。以构建城乡统筹综合扶贫开发示范区为总体目标,强化精准扶贫攻坚举措,在具体实施中,把连片扶贫开发作为攻坚主要推手国。比如,在推进舟白至小南海市级连片扶贫开发和太极至新华国家级科技扶贫示范片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中塘至小南海、沙坝至石会、阿蓬江至正阳等3个连片扶贫开发,力争全年减少贫困人口9000余人。
——由资金分散向整合扶贫转变。加大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攻坚力度,改变专项扶贫“一枝独秀”的格局,整合部门资金7亿余元,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各负其责”的原则,统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等内容,实现“以规划为统揽、有效解决资金瓶颈制约”的局面。
——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把贫困户增收致富作为攻坚重点,提高“雨露技工”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贫困人口掌握实用技术,在融资、土地流转、创业指导、就业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政策支持,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实施扶贫项目,发展猕猴桃、生态蔬菜、中药材、黄牛养殖等特色产业,推进“造血式”扶贫开发。
“兜底”扶贫搬迁,让深度穷困户如沐春风。一个好的政策,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轨迹。
据统计,在两年时间里,已经有301户、1014人住进了宽敞的新房。余下的338户、1011人,将在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实现深度贫困户应搬尽搬。
大地大,总在脚下。
如今,兜底扶贫搬迁之路,正在黔江的大山深处延伸。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