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廊桥、“水生三桥”、“天理良心”等景点,共同组合成了濯水景区婀娜多姿的美丽图景。如今的黔江区,早已经摆脱了“一烟独大”的格局,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旅游“富矿”如何深挖?如何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3月2日,黔江区委书记余长明在接受重庆商报记者专访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重庆商报:烟草产业曾经是黔江的骄傲,给经济贡献了最多的GDP。作为渝东南的工业强区,黔江如何转方式调结构?
余长明:多年来,黔江工业经济结构不优,“一烟独大”拖累了调结构、转方式的进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黔江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结构、强支撑。首先是把平台夯实筑牢起来。依托正阳工业园区建设材料、纺织、环保“三大产业园”,加快把正阳工业园区建成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次是把结构调整做优起来。重点发展新材料、轻纺服装、节能环保、卷烟及配套、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及配套等六大骨干产业集群,引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次是把创新支撑激发起来。组建黔江·北京智库,成立启迪科技园,依靠创新激发动能支撑,促进实体经济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到2021年,工业增加值在渝东南的占比将提高到40%左右,工业总产值跨上500亿元台阶,基本建成渝东南工业核心集聚区和产业集聚中心。
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重庆商报:旅游,可以说是黔江的一块“富矿”。如何依托先天优势,深挖这块“富矿”,有没有什么新的构想和举措?
余长明:目前,黔江已拥有7个国家4A级景区,数量居渝东南首位、全市第2位,各类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达10余条,接待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近三年保持80%左右的高速增长态势。
目前,黔江正在按照“一城主导、一江拉动、一点引爆、全域发展”思路,着力建设“旅游大区”。具体来看,首先是以优化旅游格局为总抓手。黔江决心今年成功创建濯水5A级景区,启动芭拉胡创5A工作,再创建2个4A级景区,到2021年,形成以30A景区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其次是以区域协作发展为着力点。三是以推动文旅融合为突破口。最后是以旅游要素集聚为助推器。确保今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