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项目筹资再少一点。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各部门都在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安排了很多的农村实事项目,如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通达工程、农村危桥建设、一事一议奖补等等,但基本上都要求有一定的配套资金跟上。在农村要把好事办好确实不容易,上级如此好的实事项目,有补助失之可惜,实施起来难度却不小,由于村级经济本来就比较薄弱,债务负担比较重,再来借债无疑是雪上加霜,除非农民愿意筹资,除了上级补助项目以外,有的村甚至生产组也在筹资美其名办实事项目,或者直接用于偿还村级债务了。当然农民适当筹资办点实事,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负担再重,毕竟农民的收入不是太多,要考虑到农民的承受能力,盼望实事项目尽量不要求配套,或者筹资再少一点。
土地保障政策再稳一点。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失地农民,“以租代征”、低征地补偿或低保障水平的“土地换社保”,农民没有选择权,现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又有无数的农民已经或正在“被上楼”, 因为随意扩大试点、暴力拆迁,到了今天很多农民也就那块只有使用权的宅基地,也在离他们而去,生活和生态结构被改变,土地级差收益不能享受。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一直是30多年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盼望政府加大对被征地农民的保障力度,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拓宽农民幸福上行空间,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社会保障标准再高一点。我国农民的社会保障处于起步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虽已经基本建立,但仍需完善提高。“新农合”医药费报销比例还不是很高,保障水平低,因病致穷仍然存在。而农民个人筹资标准逐年增加,结报补偿受益面又较低,心理很难找到平衡点。农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放标准过低,每月仅60元的标准,不足以安排养老生活,还得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的老模式。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要求是做到应保尽保,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而且农村最低生活的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也不是很高,他们盼望政府能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助标准再提高一点,从而缩小城乡差距。
信息技术服务再多一点。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离不开信息和科技。农民究竟种什么、怎么种,要让市场来说话,要让技术来指导。扬州农科院顾克礼教授在宝应泾河镇推广超高茬麦田套稻技术,对麦套稻从大田播种、除草、肥料运筹、水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专门培训和全过程指导,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因此,农民迫切盼望能有更多的农业科技专家经常进村入户,为他们搞好培训和指导,当好农民的科技顾问和致富带头人。政府还要重视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外出就业的指导服务,2010年省财政安排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创业培训资金1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1.6亿元,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国家花了这么多资金,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虚假培训,简单地做一些培训讲稿和农民培训签到簿,就套取了上级补助资金,而应该让农民真正得到规范化的教育与培训,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后记:我和一位财政同行朋友在一起交流时,她对我说:农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体,财政是改革的晴雨表,所以我们关注基层财政涉农问题,因为我们深受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真的感触很深。是啊,我们是农民的儿子,我们又是财政工作者,我们该为农民说点做点什么呢?这在我心中萦怀已久,今天将这篇文章写出来,权当替农民说几句心里话吧。
作者 徐立东
责编 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