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孩子占高校新生的比例,其实在逐渐提高,从1989年的43.4%到2003年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再到2005年达到53%。而在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却不断滑落,比如,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就在过去20年间从三成落至一成。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研究显示,农民与农民工、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子女较多就读于高职高专院校,管理阶层子女较多就读“211”院校。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农民与农民工、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家庭者,就读“211”院校的比例(分别为38%、22%)低于在生源中分布的比例(分别为40%、25%)。其实,即便重点大学提高农村生比例(以所有211高校招生计划数50万计算,提高10个百分点,农村生增加5万),也无法总体改变农村生会更多读高职高专、三本、二本的情况,针对这一现实,如何提高高职高专、三本和二本学校的教育回报率,在眼下可能比关注重点大学的录取比例更迫切。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要知道,10多年前,农村孩子“跳农门”是将考上大专也包括在内的。
在我国,目前读一本重点大学的教育回报率,无疑是最高的。这些公办大学获得国家的投资多,学费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反而一些民办高职高专的学费却很高,这是严重的质量与学费倒挂;与此同时,一些民办高职高专、民办独立院校办学完全靠学生学费收入,为了维持学校的运转,不少学校严重压缩办学开支,减少学校的实验、实训课,让学生到校外自找实习机会等,学生在校内获得的教育很少,教育呈现“空心化”趋势。(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南都网)
其次,我国的人才评价体系,还十分看重“人才”的学历,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甚至包括大学自身在内,对求职者提出三个985的要求,即要求本科、硕士、博士所读学校都是985高校。(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南都网)
再进一步看,如果我国能按照高等教育的市场规律,取消造成学校不平等竞争的各种工程、计划(如985工程、211计划),推行高等教育教育券制度(让每个学校的学生获得同等的教育经费,而不是重点大学多,一般学校就少),让教育的行政评价和人才的行政评价全面退出(实行社会评价和专业评价),这些学校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改变自己的办学理念,其中包括生源素质观———在目前,大多名校都看重招生政绩,同时青睐城市生源,认为其阅历丰富,见识多,而如果学校要靠竞争获得地位,大学关注的就将是教育使命和自己的教育声誉,在招生评价中,就会对贫困生、农村生实行加分评价,这也就会增加农村生在学校中的比例。
所以,农村生上大学的问题,背后其实是大学公平竞争的问题,在计划体制、等级教育框架之下,不要说农村生,就是整体教育、大学发展,以及城市学生的大学路都越走越窄,当初的大学独木桥,变为现在的名校独木桥,而名校教育质量的每况愈下,已让一些城市学生选择逃离国内高考和国内高等教育。因此,如果纠结在农村生和城市生重点大学的比例问题上,将无法走出困境,而只有打破现在的计划体制,消除造成学校不平等发展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促进高校平等竞争,这才是我国教育的出路所在,也是农村生的出路所在。(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南都网)
(作者系教育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