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30厘米深、1米宽的地沟,铺两层秸秆,中间洒一层菌种,培土、浇水,打一些透气眼。这就是‘反应堆’。上面再种菜,效果大不一样。”在山东省胶州市九龙镇小宋家庄菜农宋守仁的大棚里,胶州市农工办工作人员蹲在菜畦子旁给记者介绍。
走了几个蔬菜大棚,菜农都能谈出一套有关秸秆综合利用的办法。兰东村菜农李纪友说,两年秸秆综合利用,他一个棚一季西红柿能产到5000公斤,产量比过去提高近1500公斤。“秸秆综合利用种出的菜品比过去的也好,北京、大连这些大城市的客商都抢着买。”李纪友笑着说。
“对农民来说,简单实用最重要。”农工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搞过大棚滴灌等技术,普通菜农投资力量不够,勉强上了设备,出了故障自己又不会修,最后往往把设备闲置。现在,全镇有400多个蔬菜大棚综合利用秸秆。他们准备继续在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的种植大棚内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并带动周边乡镇一起干。
据了解,秸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提高棚温3摄氏度至4摄氏度,可使产品提早上市20天左右,增产20%以上,秸秆发酵分解产生的废渣可以作有机肥料,产生的有机酸类物质可以喷施蔬菜叶面、灌根,提高蔬菜免疫力。
宋守仁告诉记者,“以前总认为提高产量就要多施肥。其实,这样反而降低了作物的抗病能力,造成了土壤的板结,投入成本不断增加,效益却逐渐减少。”他说,采用生物发酵技术,不但提高产量,最重要的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都大幅减少,“种出的‘放心菜’,成了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