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中国劳动力优势继续保持 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存在

2012-05-03 15:45:55  作者:SystemMaster

中国网8月22日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2日上午举办“2010年《产业蓝皮书》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0)》。

2010年《产业蓝皮书》以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开发的“中国政策评估系统”作为支撑平台”,探讨了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变动趋势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对我国钢铁、能源、汽车等多个产业的竞争力变化以及我国各省、市的产业竞争力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货物出口12017亿美元,尽管比2008年下降16.0%,但仍要低于同期世界贸易额的下降幅度23.1%。2008年底中国出口政策转变为促进出口,连续上调出口退税率,中国在美、日市场上的占有率又开始提高。2009年与2008年相比,中国占美国进口总额的比重提高了2.2个百分点,占日本进口总额的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中国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受益于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措施,再加上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国内竞争优势明显,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危机中的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出口的总体降幅。2009年,家具及其零件、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塑料制品、玩具比上年同期出口额分别下降了6%、11%、5.7%、10.1%与10%,低于出口总额的下降幅度。

从出口来源地结构来看,中国有近90%的出口产品来自东部地区。金融危机以来,东部地区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从2007年的89.8%下降到2008年的86.8%,中部与西部地区出口所占的比重则相应提高。进入2009年之后,尽管东部地区的出口比重有所反弹,但仍低于危机之前的水平。

从目标市场结构来看,亚洲、欧洲与北美是中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地。2007年,中国对亚洲、欧洲与北美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46.6%、23.6%与20.7%,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对北美与欧洲的出口跌落幅度较大,对非洲与拉丁美洲的出口比重则相应提高。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各行业国际竞争力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在商品中,农产品、燃料及矿产品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在制成品中,钢铁、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幅度较大,表明中国正经历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综合分析各方因素之后,蓝皮书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经济活动人口绝对值将保持在8亿人之上,远高于印度,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将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就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存在。一方面,国际资本更愿意流向新兴市场;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还面临通缩风险,宽松的货币政策还需要维持较长时间。如果中国为防止物价上涨过快而提高利率,可能会吸引更多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对人民币产生升值压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